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发表于《新闻晨报》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严爱民

  炽热的太阳正当午,离约定时间还有一刻钟,小欣已踏进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现更名为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因走得急,汗珠从她红润的脸颊上不断滑下。
  坐下来,她双手环前,紧紧抱着书包,未等我介绍完,眼泪便从她的双眶涌出,淹没了那对秀丽的眼睛。她一边说对不起,一边用胖乎乎的手指擦眼睛,抹了左边又掩右边,手指未及移开,泪水又从指缝间冒出,似乎有太多的委屈和伤心需要诉说。她说话时,声音激越,语流湍急……
  爸爸妈妈总是吵架,我很害怕
  我是名大学生,爸爸妈妈经常为一点小事吵架,这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这个暑假,我每天生活在战战兢兢中。有一次,妈妈居然为一盘菜和爸爸争吵,我又恨又怕。吵完之后他们就开始冷战,家里凝固的空气简直让我崩溃。晚上我连觉都睡不好,总觉得耳边有爸爸妈妈吵架的声音,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现在马上要开学了,我一走,爸爸妈妈是否还会这样吵架、冷战、再吵架、再冷战呢?我真的好担心好害怕。
  我不想他们分手,我该怎么办?
  虽然我知道爸爸妈妈有争吵不可避免,但我多希望至少我在家的时候他们能不吵,让我觉得呆在家里是温暖和快乐的。可是这样的日子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很难再拥有了,我感觉再这样冷战下去他们会分手的。爸爸曾经对我说,要不是为了我,他早就和妈妈分手了。           我非常痛苦,我真的不希望他们分手。老师,你说我要怎样做才能让爸爸妈妈生活和谐呢?请你帮帮我!
  说完,小欣伤心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许久,她才抬起头,用她那无奈而无助的眼神看着我。很明显,现实生活的不和谐与小欣内心的期盼发生了反差,让小欣的心理不足以承受如此强烈的冲击,因此情绪变得极度焦虑抑郁甚至出现了幻听。
  我肯定了小欣的力量,想通过咨询找到平衡家庭关系的方法。
   
【解码】  限时焦点解决  
  在与小欣的谈话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小欣叙述父母吵架都是为一些小事,我就让小欣举例说明(具体化)。小欣便详细讲述了一盘菜的事件,大体是因为爸爸把妈妈要留到第二天吃的那个菜给吃掉了。妈妈便生气骂了起来,爸爸也恼了,于是两人便对骂了起来。在小欣看来,是妈妈不好完全没理由为这事和爸爸怄气的。为此,小欣还去劝妈妈:“你傻呀!不就是一盘菜吗,你没吃过呀,值得生那么大的气吗?”但是小欣非但没劝慰成功,妈妈反而更生气更委屈了,说“你们爷俩都不是东西,联合起来欺侮我。”于是我便抓住这个事件和小欣讨论了起来。
  我问小欣:“你劝妈妈的目的是什么?”
  小欣回答:“想让妈妈把气消掉,心情平静下来。”
  “结果呢?”
  “妈妈更气了。”
  “是什么原因让妈妈更生气了?”
  “不知道。”
  于是我们做了角色扮演,让小欣演妈妈,我演小欣,让她体会妈妈当时气上加气的受挫情绪。
  接着我问小欣:“妈妈真的应为太喜欢吃那个菜而舍不得让爸爸吃吗?”
  小欣犹豫了一下说:“好像不是这样。”
  我马上又问:“那你现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妈妈如此生气呢?”
  小欣想了一下说:“可能是觉得爸爸没有留意她或她说的话吧。”
  我问:“噢!”
  小欣继续说:“或许是妈妈想要得到爸爸的关注,被爸爸忽视了,她因此感到受伤而生气。或许是妈妈想要……”
  在讨论一盘菜事件的过程中,小欣不仅理解了妈妈生气的理由,还认为自己当时做的不够好,责备妈妈小题大作,致使妈妈的生气等级上升导致父母争吵。
  小欣又提到,有一次爸爸在洗碗时说了一句:“唉,所有的碗,都要我洗,我不洗没人洗。”妈妈听了马上发怒骂爸爸。爸爸气得把碗扔出了窗外。当时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小欣吓得手足无措,大气不敢出。“假如现在情景再现,你知道该如何说才能让他们和谐吗?”小欣点点头。

【支招】  找到情感需求调整交流模式  
  通过提问引导,小欣渐渐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家人之间的相互不满和冲突是因为某些最深的需求,如:安全、亲密、被认可、自尊、被关爱等等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需求未得到满足便会形成一个个负性空洞,这些空洞越来越大,最后只要轻轻一捅(一点小事)就会被点燃发生“爆炸”,在家庭里面就会引起冲突(吵架或冷战)。
  在小欣的印象中,爸爸妈妈的感情还是可以的,特别是以前不吵架的时候,家里的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三个人会互相之间打闹开涮。所以小欣的内心一直有这样的期盼----什么时候能重拾温暖与快乐呢?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小欣有着希望一家人和谐相处的强烈愿望和动机,只是她目前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间的矛盾把小欣牵扯进来,小欣被推到风口浪尖,她成了爸爸妈妈的平衡者,但是有点自卑的她既无力又无助。我抓住这一契机,询问小欣:“以前父母不吵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境?”小欣回想了一系列镜头,让我比较满意,我紧接着问:“试想一下,假设这样的情境能够重新再来,你会是什么感觉?”小欣再次抬起头望着我,似乎欲说又止的感觉,于是,我根据小欣的状态给她做了一次放松,让她的潜意识与自己对话。
  临近结束的时候,我注意到先前的落寞忧郁已经不复存在,先前崩溃的无奈也已消失,她脸上挂着的是平静和淡淡的微笑。她似乎接受了爸爸妈妈为一些小事吵架的事实,也似乎理解了这种冲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意义。或许父母吵架原本就是他们之间生活的一种模式,与这种模式如何艺术而坦然地长时间共处,坚强的小欣已明白这是她作为女儿必须面对的课题,她愿意为此而探求学习。
  内心的这份准备,使她走出工作室的步子多了一点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