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本期问题
孩子:“如果你敢离开我,我马上就讨厌你”

我在幼儿园注意到了一个小女孩。前一阵子,一个她最喜欢的A老师在学期中离开了。原本她整天都在说这个老师的,老是说这是“我的”A老师,非常自豪。在听到老师以后不回来的消息后,她马上改口说她不喜欢这个老师。老师离开后,她马上(从第二天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室里她原本就认识的B老师上(现在老说“我的”B老师,),对新老师也有好长时间都不理睬。我觉得她的心理似乎是:“如果你敢离开我,我马上就讨厌你!” 我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她保护自己的方法吗?这样的心理机制有什么名称吗?谢谢!


 

心理咨询师 闾婧 回复:

你好,看了你的来信,感觉你对孩子的行为观察很细致,对心理学的名词也颇为了解,如果你也是在该幼儿园的幼教工作者,那这份对孩子内心充满好奇,想要了解的渴求真是孩子们的福气。

首先,想要更为真实的了解孩子的内心,猜测之前不妨启发式的问问她,来信描述中感觉这个孩子的语言表达不错,应该是可以说说内心想法的,比如:“你原来很喜欢A老师,她走了怎么就不喜欢她了呢?”“A老师走了,你会难过吗?”鼓励孩子多表达内心感受,一方面可以让你了解她,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疏导。

其次,从目前的描述来看,孩子在面对与喜欢的老师分离时所做出的反应,“改口说不喜欢这个老师”意味着告诉自己,不会因为老师的离开而悲伤,这是一种否认的防御机制,随后很快把注意力转移至另一位老师身上,也有些迎合讨好的味道。这其中我感觉到这个孩子的不安全感比较强,面对分离的焦虑也较大,她的反应很可能体现了她与重要养育者的依恋模式。

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他试图理解孩子与父母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经过研究,孩子的不同依恋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安全型,回避型,矛盾焦虑型。回避型的孩子在与父母分离时会显得冷淡平静,否认自己会伤心,有时会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用以抵御焦虑。在父母回来时也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经过仪器检测后发现,回避型儿童在分离时的内在焦虑并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无所谓,其实他们的内在情绪与其他类型的孩子同样强烈。

所以,我感觉这个孩子的依恋模式偏向于回避型依恋,可能早期与养育者互动有关,父母对孩子的需要不敏感,不能及时回应容易导致回避或矛盾焦虑型的不安全依恋。
不知是否解答了你的问题,总之了解一个孩子还是要先听听她的想法,鼓励她多表达,对她的不易察觉的情绪给予疏导,使她在人格发展上更为健康。


咨询师介绍

闾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超级育儿师,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期待在生命深处与人相遇。咨询收费标准为每小时300元,如果您认可咨询师的分析,可以打电话62233783预约其进行电话咨询或面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