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 记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参加2018上海第十届婚恋博览会记实

十一月的松江月湖雕塑公园,一片潋艳的秋色。16、17、18三天,上海市第十届婚恋博览会在此盛宴开放。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随着上海婚恋博览会成长的脚步同行,每一年,陈莉院长都带着自己的咨询师团队,亲临现场,为渴望在爱的湖畔畅游的青年男女保驾护航,得到了市妇联的肯定。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在历次的婚博会上,主要负责的特色板块是“爱请问诊室”,主要为前来现场的单身男女咨询自己的情感困惑。今年则还承办了三天六场的幸福大讲堂讲课的任务(后因天雨取消)。博览会现场的两天里,“爱情问诊室” 受到参会者的高度欢迎,现场不时会出现座无虚席、排队等候的场景,我们的咨询师,几乎每天都是最晚离开的在场工作人员。
今年,华大根据市妇联的要求,三天里先后安排了28名咨询师接待,“爱情问诊室”,两天半时间,华大的心理咨询师,先后接待了近215位前来咨询者。在这些人中,50-60%为父母为自己的女子婚事而来,相亲者本人来咨询的约占总数的30-40%,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偏大的比例相对多;相亲者和父母共同来咨询的约占总数的5%;少量其它类型咨询。

咨询师们以聊天和画房树人的方式切入,了解单身男女尤其是大龄男女内心的情感困惑,和她们一起面对情感的痛苦,婚恋专家们通过画房树人投射测验给予细致的分析解答,给予他们真诚的关心,一起面对问题,提出意见。很多参与者表示:咨询结束后,婚恋方面的困惑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不良情绪得到了缓解,余下的问题,大家都留下了电话,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解决。

咨询师们在“爱情问诊室”的婚恋情感咨询现场,接触到一些单身男女的情感困惑和误区,观察到虽然爱情是无法理论化的,但在同一个困惑背后,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问题。我们试图将一些共性的东西呈现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受众,在婚姻情感中自己能主动地成为愿意成长和改善的一方,推进关系良性互动。(下列案例遵守保密原则,信息进行了处理)

这些问题大致归为以下几类:

1.孩子不成婚、不择偶的状态让父母着急,但父母也逐渐呈现出更多的理解。
随着男女青年自我的觉醒,对事物的认识有更多个性化的展现,虽然与父母有代沟,但是今年的男女青年更乐于表达自我。父母因常年的催促无果,也表现出虽然无奈但是也理解的状态,给男女青年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选择。

某女,60岁阿姨,目标是替女儿征婚。
咨询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和女儿征婚的困惑。
咨询结果:
咨询师用认知疗法,理清思路、确定目标,使来访者指数下降。女儿曾绘画过房树人,母亲用依稀记得的内容进行绘画呈现,咨询师讲解一二;母亲回忆女儿成长中母亲缺失的陪伴,将女儿如今不成婚的想法归结为自己的问题。阿姨后续可能帮女儿预约咨询师,咨询师有效排解了母亲目前心中顾虑,使其满怀希望离开。咨询师通过解释、澄清、提问技术,让妈妈意识到目前的相处模式不利于女儿的成长,要更多关注自己的晚年生活,找到乐趣,女儿恋爱成家更多需要自己的责任。咨询结束后她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缓解,表示会理解孩子不成婚的状态,给予她更多的空间去选择。

2.大龄女青年的婚恋观呈现更多自我反省的特征。
相较于2017年,今年市场上多了更多的大龄女青年的身影。她们对婚恋状态保持的态度是开放接受。许多年轻女性更多愿意反省自身失败感情中的错误,以及个人愿意成长的初衷。

某女,30岁,未婚。
咨询问题:自我了解的困惑
咨询结果:来访者列举生活中处事态度和交友困惑。如果真的遇到了合适的人,也不用太过抵触,要勇敢的面对。遇到一个好的人,可能会帮助自己成长。咨询师利用房树人测试进行性格解析,通过深入的沟通了解,进而扩展到职场人事交流问题。在充分了解自我成长中出现的性格缺陷等诸多原因,来访者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并希望能进一步通过学习心理学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3.未婚男女并不愿意屈从于物质的束缚,更愿意选择精神至上的伴侣。
物质与精神的双趋冲突的选择中,更多的青年愿意选择精神至上,而并不愿意屈从于物质的束缚。在忙乱地择偶市场中,青年男女更愿意了解自我成长的精神层面,以更为理性的目光选择伴侣,以规避婚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某男,28岁,外企员工
咨询问题:情感困惑
咨询结果:主要是现实压力引起的情感困惑。由于父母催促,来访者开始接触一些异性,有朋友介绍和一些公益相亲活动,但至今没有收获。自己感到现在社会比较现实,女性对择偶对象的经济要求比较高,担心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好,不会有女性喜欢自己。并表达出希望选择精神至上的伴侣。咨询师通过采集信息、倾听、共情、讨论现实问题等方式来进行情绪疏导。现在社会的确比较注重经济条件,给一般普通家庭子女造成很大压力,形成诸多婚姻问题,咨询师建议来访者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加强对其压力疏导和缓解,来访者表示愿意尝试进一步改善。


4.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择偶观,形成或轻或重的影响。
    婚恋关系,不管是婚姻还是恋爱其实都是一种人际关系。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乏父母作为模仿对象,就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模式。如果父母的关系紧张,孩子则容易受其影响缺乏正面的期待。

某男,一位替女儿咨询的父亲。
咨询问题:女儿,34岁,刚从一间公司离职,不能和异性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
咨询结果:夫妻关系一般,经常意见不一致,特别是教育问题上面,母女关系较紧密。咨询师一方面共情理解了父亲的艰难、愤怒和恐惧,缓解了他的焦虑;一方面也建议他尝试去理解包容女儿的痛苦和恐惧,另外也需要给自己和女儿都留有界限和空间。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出现明显的缓解。

5. 打开心门,放下防御,接纳自我。
来自家庭教养模式的承袭,长期的压力处理模式。咨询师认为,一方面可能是而由此产生的焦虑已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而这种冲突的症结在哪里,是需要进一步咨询了解才能解开的。
   
某男,25岁,大学毕业。
咨询问题:结婚压力来自父母,如何缓解对自己想象中恋爱的担忧。
咨询结果:父母在老家安排多次相亲,但都被拒。希望在上海找到女友,但又担心在上海成家压力大,担心谈恋爱开支大等问题。咨询师认为来访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僵化木纳,感觉到他的情感隔离和理性化防御过于强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无法和他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原声家庭中与父母的疏远很可能是重要原因,建议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上做进一步的自我成长咨询。打开心门,放下防御,接纳自我,才能在相亲中遇到真正对的人。


6. 单身青年内心纠结,到底是先立业还是先立家。

咨询问题:有些未婚男女虽然寻伴的意图明显,但是此前的婚恋进展并不顺利,或者之前很少有机会遇到恋爱对象。内心纠结是先立业还是先立业。

这是一位来访者的画:


咨询师点评:
先立业后成家还是先成家后立业,同样是个问题。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无所谓对错。而画者通过“房树人”绘画中房子和树在纸张上相对位置的不同表达,会让我们捕捉到画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就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画者是否真正做好了婚恋的心理准备。
现在来分析一下这幅图:在“房树人”分析中,画面右边代表未来,那么左边就代表过去。房子是家的象征,而树的象征意义是代表人格成长和事业发展。此图中房子在左边,树在右边。也就是说,在他心目中他更关注的是未来自身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再细看画面上的树,一棵不算太大的树,但是上面结满了果子,树上的苹果可以象征欲求、目标、理想、成就等。说明画者对自己的个人成长发展和事业有着一定的规划和想法。
房树人中的“人”画在树的旁边,而人离房子(家的象征)有一定距离。人物在“房树人”测试中象征自我心理像,而这个人当下是选择在树旁边,所以也能反应出当下画者更在意事业这部分。为何说他“焦虑”呢,从画中树冠、草地、屋顶、云朵等线条表达,都能感受到这部分。
此图还有个特点,房、树、人三个主体元素都非常靠下,几乎要以纸张底边为地平线,这种表达方式,在绘画分析中,也反应了画者缺乏安全感。
咨询师和这位男性对上面内容进行了探讨,来访者恍然明白:为什么对于恋爱结婚这件事他看似很在意,但实际上却难以定下心来对待。心里觉得这个年龄已经不小了,尤其是被父母催着去相亲时更是如此。而对于自己的事业,他最近确实有焦虑,因为在考虑准备离职想自己创业,恋爱结婚不是他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或者说不是眼下能更多去关注的。通过咨询,他觉得之后会协调一下自身的精力分配,创业固然重要,婚恋大事同样重要。
咨询结果:在婚恋中,错误的认知和超于实际的择偶标准,使适龄青年无法客观而准确的评判自己和对方,更会延误选择另一半的最佳年龄。

7. 更自信、自我认同更高,才能在交友的过程中有比较好的心理地位,才能充分享受交友的快乐。

咨询问题:一些单身者自身性格上的特点也会造成缺失机会遇到恋爱对象。

这是一位来访者的画:

咨询师点评:
画者是一位27岁的女性,这幅画非常简洁,房子、树、人物人物都类似符号化表达,这反应了一定的掩饰性,当然,在这样一个陌生场合,在不明白绘画能看出什么的情况下,有防御也是很正常的,当然同时也印证了这个画者的内向性。这幅图幅面非常小,画面给人拘谨、犹豫的感觉,画者不仅内向,而且自信度、自我认同度都不足,所以画者的人际交往会是非常的被动,这在当下社会的情形下,交友会比较吃亏的。
整体画面也是偏下的,体现了画者安全感也不足,所以画面中人物也被放进了房子,而且房子没门没窗,门窗是房子对外沟通交往的途径,房子也有心房的象征,心房没门没窗,人又在房子里面,这让大家怎么看到画者呢?
从浓淡来看,画者内在动力还是可以的,从线条来看,画者应该是个认真仔细、小心谨慎的人,画者职业是收银类财务窗口工作,所以她的性格特点还是蛮适合这样的操作类财务工作的。
从树来看,虽然是符号类树,但是箭头向上,也体现了画者还是内心希望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只是这股动力还不足以支撑她在社会生活中更多的开放、更大的容纳。从婚恋角度来说,首先需要多多走出来,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才能遇到更多可能性,然后也需要多多开放和容纳,才能和更多的伙伴去交往去交流,然后也需要更自信、自我认同更高,才能在交友的过程中有比较好的心理地位,才能充分享受交友的快乐。房树人测验,也是心理投射测验,可以很好地了解被测者的心理现象。来访者表示咨询收获颇丰。

8. 童年父爱的缺失,导致有些单身女性会爱上比他大很多的男人。

某男,55岁。
咨询问题:
其女儿24岁,之前找了个男朋友,比他女儿大十几岁他无法接受,所以硬把两人拆散了,后来他多次去人民广场等相亲角替女儿相亲,但总是找不到中意的,因为相亲角提供的信息失真。时间长了后她女儿嫌他烦想让他回老家不要再给她相亲了。他有些困惑,到底是不是要回老家但又觉得回老家也没事做。

咨询师点评:
首先让他看到为什么她女儿会找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人?这点他自己意识到了因为童年父爱的缺失,女儿应该渴望被爱护被照顾的感觉,所以爱上了个比他大很多的男人。其次,跟他探讨不能接受女儿男朋友比女儿大十几岁的原因。我感觉其实他是在找符合自己标准的女婿而不是找女儿喜欢的。最后,他说现在没事做,只能想到给女儿去相亲,即使女儿是反对的。
咨询师认为,去给女儿相亲是父亲的心理需求,父亲觉得去做了就是在为女儿付出。他也认可现在的行为是在弥补以前没有尽到的父亲责任。父亲自始至终都是从自我出发,从未站在女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咨询师希望他能看到女儿的需求,根据女儿的需求来付出他的爱而不是根据他自己的需求,否则,那种爱对她来说就是负担。咨询结束后他表示有所收获。


9.具有自我觉察力,但同时又有将问题外归因的倾向,在恋爱中如何把握和体会。

某男,30岁
咨询问题:
恋爱分手后最困扰自己的问题是:不知道为什么被分手?自己对对方付出了很多,投入了很多情感,但是最后却突然被告知结束关系,觉得不能接受。

咨询结果:
在咨询师具体询问了分手细节时,来访者说,恋爱谈了一年半,第一年两人恋爱很顺利,感情也很好,已经同居。这是女方提出的,于是他也没有反对。当双方父母准备见面时,女方母亲突然查出癌症复发,所以推迟了两方见面。在这期间,来访者和女朋友以及女朋友的父母一起出去旅行过一次,之后父母觉得男方并不是理想的婚恋对象,觉得男方身体不好,一直胃不舒服,是不是哪里有病。男来访者认为自己是因为比较容易紧张,然后引起胃部不适,让对方家人以为自己身体不是很好。自己为此专门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结果都没有问题,知道自己是因为焦虑引起身体不适。来访者同时认为,女方是他认为比较理想的对象,因为对方工作很好,在陆家嘴金融区工作,父亲是高官,家庭条件优越,就是性格脾气非常大,自己经常需要隐忍,两人吵架主要都是自己忍让对方。女方母亲患病后,女方更是经常责难他为人不够成熟。最后女方提出分手,并在分手后告知男方,她过得非常好,一点也没有不舍或者留恋,这使男方很受伤,并觉得很迷惘,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但是已经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再挽回这段关系。目前最希望自己能够平复心情,让睡眠调整正常,出去参加一些活动,转移自己的焦虑。

咨询师点评:
从来访者描述问题的过程来看,来访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还是比较好的。有部分自我觉察。但是对于理解和解释他人情绪方面存在困难,不能体验别人的情绪,使他对于恋爱中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不能完全把握和体会。而且会有将问题外归因的倾向,比如将对方父母对他的评价归因于自己表现出的肠胃问题。另外,可以看出来访者内心有着强烈的潜意识冲突,而且是自年轻时以来一直存在的。一方面可能是来自家庭教养模式的承袭(和父亲相同的处理焦虑的方式),另一方面,长期的压力处理模式,使由此产生的焦虑已显现出明显的躯体症状。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广泛性焦虑问题,并带有睡眠障碍的身体表征。
咨询师建议这位来访者先去医院心理科做一个心理评估,看看自己所处的焦虑水平程度,并听取医生对于他失眠问题的诊断,看是否需要药物辅助来帮助他缓解这一阶段的情绪困扰。然后,建议来访者做进一步心理咨询,看看他内心长久以来的冲突与他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他采用的惯用抗压力模式是否有关,由此才能进一步帮助他解开心结,找到更好的应对压力方法,减轻身心焦虑程度。咨询结束后他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缓解。

1.  恋爱中吵架分手是最常见的问题。
 
某男,35岁,未婚从事市场工作,自己兼职做服装生意。
咨询问题:今年初和女友分手,是女友提出的,谈了3、4年了。觉得之前交往都还可以,自己都顺着女友,工作时间较自由,女友喜欢旅游,一有时间就和女友一起出去玩,自己房子、经济也不成问题。双方常因一些小事意见分歧,一般都是自己妥协,但是女友还是经常不高兴,而且常说分手。自己对女友常说分手很反感,认为很伤感情,一般这种时候彼此都不理睬对方,过几天自己会打电话去和好。双方父母都见过,没有反对。今年初女友提出分手,自己也试过打电话复合,但女友不同意。分手的前一个月还想挽回,但现在已经感觉无所谓了,相处太久麻木了,而且觉得是女友不好。中间一两年自己也提过结婚,不过女友一直是应付。
 
咨询师点评:
咨询师感觉来访者说话很大声、语速较快,较外向、粗线条男生,情感方面有点迟钝(对于谈了三四年的感情,虽然一直强调自己想和这个女友结婚,但是在咨询师的再三追问下,还是没有多少伤心的感觉,只说第一个月有点难受,但更多是对女友的责备)。因此以共情为主,引导来访者反思与女友相处的问题,可能自己付出的不一定是对方所需要的。最后,来访者感叹真正了解别人真难,并表示希望能有机会继续和咨询师深入沟通。
 

一例有趣的特殊案例
 
在本次婚博会的咨询中,本院还接到了一例有趣的案例。
30岁女性暗恋同来的同事
时间:2019.11.17
来访者:30岁女性
目标:暗恋情结急于表达
过程: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采用技术:房数人测试,认知心理,人本主义,格式塔技术。
结果:
1.来访者先做房数人测试,确认为性格内向,防御性为主。
      2.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出去硬拉来了一位同来逛婚展的男同事。
3. 咨询师也同时给这位男同事做测试,返现其性格与女来访者一致。
4. 咨询师通过微表情技术观察,两位来访者都暗恋情结明显。
5. 经过一对一与男同事咨询的过程中,有暗示性格互补的一面。
6. 男同事喜悦默许状态。
结果:点破两人相互暗恋状态,由暗恋变成明恋。
 
 

 
           上图为本院院长陈莉带领咨询师团队在咨询中及全体合影留念。
 
十月月湖,十全十美。上海市第十届婚恋博览会圆满结束,我们共同见证“缘聚月湖·伴其成长”的承诺。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2018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