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家长们的夙愿。本月,上海民办小学进行了招生面谈,很多民办学校都结合本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点,创新面谈内容与方式,面谈现场整体氛围轻松。

面谈后,部分家长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几家欢喜,几家愁。对学生而言,一次面谈,成为一次难忘的快乐体验;对家长而言,一次面谈,是考前焦虑的结束,又是考后焦虑的开始:

下面有个案例:一向崇尚快乐教育的朱女士,小孩也被民办学校录取了,但基本上是裸考(幼儿园期间没有上过补习班)的。与其他小孩在知识面上存在一定差距,老师叮嘱朱女士,趁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去上一些培训班,抓紧补习一些知识点,希望正式进入小学时能跟上进度。因此,朱女士也进入了后面试焦虑状态,她每天都在打听、比较、收集各类培训班的信息,为小孩“赶上进度”而殚精竭虑。

本期的话题是:孩子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呢?过早学习对孩子到底有无益处?假期是否必须让孩子进行各种补习,才能不输给其他孩子?我们将邀请校长、班主任和家长还有**的心理老师来谈谈他们的看法。

心理咨询师 闾婧 答复:

幼小衔接阶段的确是一个比较容易引发家长集体焦虑的时期,升入小学的孩子要适应与幼儿园截然不同的生活作息和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是需要时间磨合的,也是比较考验孩子综合素质的。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做一些过度的准备,是必要的,但这个准备不等同于让孩子上各类培训班补习知识。诚然,家长选择为孩子恶补知识可能来源于校方的压力,但更多的可能源自于家长对孩子的种种期望。家长自身的经历,对孩子的付出多少,也决定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程度。如果出现过分焦虑,家长也需要自省与调整。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受生理心理成熟机制的制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吸收的是自主探索式的学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通过玩耍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这是非常自然的过程。而参加培训班,提前突击式的灌输大量知识给孩子,不但会使孩子因为“时候未到”和“方式不对”产生“消化不良”,无法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还很容易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影响其入学后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家长在暑假陪伴孩子玩耍中有意识的锻炼其注意力,思维能力,保护他的学习兴趣,鼓励他的自主探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才会让孩子进入小学后更具有竞争力。另外,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在入学前为其在心理层面做一些引导和准备,在自理能力,行为习惯这些基本能力上做一些训练、也是相当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