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标题:如何陪伴外婆走向人生终点?
关键词:外婆 死亡恐惧 信仰
老师好!
我外婆已经86岁了,平时妈妈在照顾她。她在农村辛苦了一辈子,虽然不识字,但是由于她妈妈是在教堂长大的所以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以前每个礼拜天都会去离家不远的教堂做礼拜。
最近由于年龄越来越大了,身体这里疼那里疼的情况加重了,可是腿脚不是很方便的外婆反而每天早上都要去教堂,还要求妈妈也每天都去教堂,在家也要求陪着她早晚念经文。我感觉可能外婆是对死亡恐惧越来越强烈了所以希望精神上有所依靠和安慰。
请问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缓解她的情绪啊?


咨询师 陈静龄 回答:

来信者您好!从你的信中我体会到你对外婆和妈妈有着深厚的情感,对她们的生活情绪都十分地关心,而目前她们的现状似乎让你有一些担忧。

你信中提到外婆近日去教堂的次数愈加频繁,并且早晚都要念经文,你感觉可能外婆对死亡恐惧越来越强烈了,希望能缓解她的情绪。不知你的这种猜想从何而来?是否有了解过外婆自己的解释呢?你是否与外婆沟通过她的宗教信仰和她对待死亡的态度呢?很多人会认为与老人谈论死亡是不合适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身边有亲人好友陪伴和倾诉内心的感受想法,实际上有助于宣泄焦虑恐惧等情绪,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慰藉,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并且有很多老人会主动谈论“身后事”,渴望与子女分享他们的人生回忆,并且通过交代一些必要的事宜让自己能更加安心。

“死亡恐惧”是几乎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必然要面对、要体验的一种情绪感受,是一种生存本能,一种对丧失一切的恐惧,和因生命有限而引发的空虚感和无意义感。而应对死亡恐惧的方法通常是增加个体对其自身存在感的认同,具体到每个人可能有不同途径,比如有些人通过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来增添人生意义;有些人则依靠爱的连结、团体生活来获取亲密感和支持,增强自身的存在感;还有一部分人是依靠信仰的力量获取内心的平和,显然你的外婆便是属于这一部分群体。

其实有虔诚宗教信仰的人,面对死亡时的态度一般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更加超然淡定,外婆频繁地进行祷告诵经也许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以及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去往天堂。通过祷告、参加团契等,外婆也许能够获得更多支持和存在感,并有更多勇气和信心面对死亡恐惧。作为家人,如果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外婆、满足外婆的需要,也不是一件坏事。

至于你感觉到的外婆的死亡恐惧到底是外婆自己的,还是你自己内心中产生的,也许也是一个值得思索的方向。你对未来预期的与外婆的分离是怎么想的呢?你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产生吗?你对生命的终结和人生的意义会思索和困惑吗?其实当下也许也是一个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契机,通过和外婆更多的沟通陪伴,和外婆分享她的内心世界,听听她对人生的理解,会有助于家人共同面对未来的分离。

另外,你也提到外婆要求妈妈每天陪同,不知对此是否有所不满,或是觉得妈妈也十分辛苦?我想,一方面你也可以和妈妈多沟通,了解她的想法感受,另一方面可以想一些能够分担妈妈重任的办法,比如让外婆在宗教信仰之外多发展一些生活兴趣、找寻更多的社会支持等。

有句老话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陪伴外婆走人生最后一程的同时,也是家庭和自己不断成长、迈向新阶段的过程,祝愿你和你的家人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共同面对未来,享受人生。
 
个人简介:
陈静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持续接受精神分析和家庭心理咨询的培训学习,并接受**督导和个人成长,再学习累计超300小时,接听华大公益热线近百人次,致力于用**技能、诚挚真心陪伴来访者共同成长。
如果你认可该咨询师的分析,可以打电话62233783预约其进行电话咨询或面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