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心理咨询案例] 摔了一跤后我说不出话了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3-06-13 | 864 次浏览 | 分享到:

                                                            摔了一跤后我说不出话了

                                                                  滕美文

    前台告诉我,来访者来了。打开咨询室的门,一下子进来了五个人,分别为两位年纪约五旬的妇女、一对小夫妻、一个年近而立之年的女性。坐定以后,我问:“今天你们谁咨询?”其他四个人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坐得离我最近的那位30岁左右的女性身上。我礼貌地问:“你愿意一起咨询,还是我和你两个人? ”她淡淡一笑,朝他们挥挥手。四个人礼貌地退了出去。 “请问,您今天想咨询什么?”她朝我笑笑,麻利地从口袋里拿出钢笔和预先准备好的纸写道:“我要说话。”啊,这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

半夜被丈夫吓倒后突然失语

    王颖(化名)长得很端庄,圆圆的脸、雪白的皮肤、乌黑的大眼睛,整个人看上去唇红齿白的。她的钢笔字在80后中算是比较漂亮的。她写道,自己是在半年前突然失语的,去很多大医院检查过,说是没有器质型的病变,但却久治不愈。最终有位医生怀疑她患的是癔症,建议她来做心理咨询,于是她来到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由于笔谈非常慢,我建议由她的亲属代为叙述,她在妈妈、姨妈、弟弟、弟媳妇中选择了弟弟。

    弟弟告诉我:“半年前,姐姐摔了一跤,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有轻微的脑震荡,当时心理咨询了,谁知后来就不会说话了。 ”

    “你姐姐结婚了吗? ”

    “结了。 ”

    “姐夫今天没有来吗? ”

    “姐夫工作忙,跑不出。 ”

    “姐姐、姐夫关系好不好? ”

    “还可以吧,没听说他们有什么过节。 ”

    其他的,弟弟也说不出什么。在和王颖的交谈中我得知,她是学工程的,大学毕业后搞技术工作。工作中她勤恳努力,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2007年,她和在异地工作的男友结婚了,家人帮忙把她丈夫从外省调到上海。谁知丈夫在这件事上并不领情。一起生活以后,丈夫与她之间关系冷淡,常常在网上和网友聊天,约其他女性喝咖啡,为此王颖非常痛苦,和丈夫聊过、沟通过,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这次摔跤和丈夫有关系吗? ”

    “也有一点。那天晚上,我一觉睡醒,丈夫不在身边,我起床去找,走到过道上,猛地看到窗口站着一个人,背对着我,燃烧着的香烟在黑夜里泛着红光。我一吓,就摔倒了。 ”

妈妈被打,我不想像她这样

    按照我的诊断,这是一位癔症性失语患者,事情的背后应该有故事。于是,我对她的原生家庭进行了解。王颖告诉我:“我的父母都是农民,相互之间关系不好。我记得,8岁那年,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人打架,仔细一看,原来是爷爷、奶奶、爸爸三个人在追着打妈妈。 ”说到此,王颖流下了眼泪。看到她表情发生了变化,我问道:“那时的你是什么感觉? ”

    “我很难过,可是也很无奈。我只能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

    “这一切让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

    “我要保护自己,不能像妈妈那样。 ”“你能告诉我,你丈夫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吗? ”

    “婆婆在我们结婚前就过世了。公公现在和另一个女人结了婚。我丈夫很闷的,不太讲话。我怀疑,丈夫和我结婚是不是因为婆婆的意愿。因为婆婆生病的时候都是我照顾的,可能丈夫迫于婆婆的压力与我结的婚。 ”

    “你们的夫妻生活怎么样? ”

    “还可以吧,但是频率不是很高。 ”

    “对你这次生病,丈夫有什么样的说法? ”

    “丈夫知道我不会说话,有时和我弟弟通通电话,了解一些情况。 ”

    “现在的生活是谁照顾你? ”

    “妈妈。 ”

    “你喜欢妈妈照顾吗? ”

    “我不想麻烦妈妈,我想让妈妈回家。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快点说话的原因。 ”

    “哦,你想说话原来是为了这个原因?既然只是这么个原因,让弟弟转告一声不是就可以了吗? ”

    “不行。我必须自己说。 ”

    “你是想用自己说话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病好了是吗? ”

    “是的。 ”

沙盘上,我就是那只蜗牛

    “为了尽快了解你的情况,我想请你做个沙盘,你看可以吗?”王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我把她带到沙盘室。她在摆放小道具的地方站了很久,终于拿起了两个凉亭,在东西两头各放了一个;凉亭上有两只飞鸟遥遥相对;在左下方放了一个灯塔,右上方放了一个风车;在中心地带划了两条线,表示河,上面漂浮着一个睡在摇篮里的娃娃;在摇篮的边上放了一条蚕蛹。她用目光示意我好了。

    我问:“你在哪里? ”

    她去架子上寻找了很久后,找了一个蜗牛,把蜗牛放在右面边框的中间。

    “丈夫呢? ”她笑笑,然后在架子上从第一排找到最后一排,反复找了几遍,拿出一个半截身的猿人放在了右下角。

    我指着凉亭问:“这是干什么的? ”

    “躲雨。 ”这两个字突然从王颖的嘴里蹦了出来。王颖突然开口了,但我不想刺激她就没指出。

    “你能给这个沙盘起个名字吗? ”王颖略加思索,在纸上写下“向往”。

    “能告诉我,怎样理解‘向往’这两个字? ”

    她拿着蜗牛,从右下方左转,围着边框逆时针走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然后写道:“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

    当我们在一问一答的时候,王颖突然感觉胃痛。我让她喝了一口热茶,给她做了个放松后,她感觉到好多了。

    “在什么时候,你感觉到胃痛的? ”

    “在寻找丈夫,摆放丈夫位置的时候,我感到胃痛。 ”

    稍事休息,王颖说:“老师,我想我会说话了。 ”

    在咨询中,我观察到王颖除了在讲述母亲的事情流过眼泪,其他时间即使是在描述自己并不幸福的婚姻生活时,也始终是面带微笑的,给人一种好像非常淡定的感觉。

    “王颖,能告诉我,丈夫这样,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

    “不开心。 ”

    “可是,我丝毫没有看到你不开心啊。 ”

    王颖仍是淡淡地一笑:“习惯了。 ”我想,我找到了她的问题所在了。

[分析]

失语可以保护我的家庭

    在玩沙盘时,王颖选择蜗牛做自己的替身,由此可以看出,她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腼腆、自我情感封闭的人。这种封闭影响了夫妻间的沟通。实际上她很在乎这个家,很在乎丈夫的感受,可是由于她平时不擅长与丈夫言笑,有话也不说,尽管心里对丈夫的一些做法不满,还是选择默默忍受。她发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往往喜欢用文字表达,而其丈夫恰恰不喜欢这样的方式,于是夫妻沟通被人为地阻断。

    至于癔症性失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值得探讨的问题。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由癔症引发的失语必定有获益的地方。于是我问她:“你觉得自己不说话,可以在哪方面获益? ”

    王颖想了想写道:“多思少说,避免说错话;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我考虑清楚自己与丈夫的问题;在目前还没有理清头绪的时候可以保护我的家庭,不受外界的干扰。 ”

    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三人追打妈妈的场景深深地印在王颖的脑海中,妈妈的不幸让她警醒:“夫妻间的矛盾家人不能参与,一参与,反而越闹越糟。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她的潜意识告诉她:“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真相。 ”于是“失语”这个病症就是一个最好的保护家庭秘密的方式。当我把这个分析告诉王颖的时候,得到了她的认可。她也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丧失语言的功能。

    20天以后,我接到王颖的电话:“老师:我从昨天开始说话了。我知道你很关心我,所以,我自己来告诉你。 ”

    实际上,王颖自己也清楚,与丈夫的问题才是导致她失语的真正原因。她告诉我,春节过后她还要来咨询夫妻情感问题。看来经过20多天的冷静思考,王颖终于下决心改变自己和目前的婚姻状况了。

[亲子问答]

要不要让孩子在家学说方言

    问:我儿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可除了一口普通话,不会说一句方言。小时候,先生怕他学不好普通话,到外面与人交流不便,一开始就和他说普通话,还不许我跟孩子说方言,说是便于与托儿所接轨。就这样儿子现在方言一点不会说。可我总觉得在家大人们彼此交谈都用方言、孩子却不会说,很是别扭,于是想改变这种情况,毕竟有些方言的意思是普通话无法翻译的,可我先生反对,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分歧。专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要不要让孩子说方言?我个人认为要的。

    从心理角度说,大人们在家都说方言,惟独孩子说一口普通话,大家与他对话时,需要转换语言。无形中他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大人们隔绝在外,无法相融。这会让他有疑问,也可能让他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从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对大部分儿童来说,完全做得到两种语言并行,在外说普通话、在家说方言都可以说得很流利,不存在互相妨碍的问题。你没见异国婚姻中的孩子,两门语言都可以说得很好吗?这是儿童的优势,你们现在限制他,只让他学一种语言,其实是剥夺了他学习更多语言、促进智力发育的机会。而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学,就不如现在这么快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在家里就和孩子说方言吧,不要因为他说得不好就放弃,坚持下去,他会说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