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问答信箱 |余辉225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11-12 | 224 次浏览 | 分享到:

问题: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害怕和人交往?

 

咨询师余辉回答:
你的来信中提到“害怕和人交往”,不知道这里所提到的人具体指的是哪一些人群呢?熟悉的,不熟悉的,男性,女性,年老的,年幼的,还是说其他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群呢?这里面需要你对自己进行一些觉察和总结了。
做为人类,本能的会对一些事物有避开的倾向,这和人类千万年来的发展是相关的。在远古时期,人类因为独立行走,由原本的胸腹部朝向地面同时由四肢保护,改为了胸腹朝向前方,这对于远古人类而言,自然会带来不安感,并由此形成了身体的警觉的本能。这种本能虽然有所进化和改变,但仍有很重要的部分一直遗传到现在的人类身上,这也是人类自我保护的基础。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战斗——逃跑系统,遇到自己觉得危险的情况,我们的身体会迅速进行判断,进而选择战斗或者是保护性的逃跑,以避开危险。
现在的人类,衣食温饱基本已经不再成为问题,相应的,适应社会尤其人际关系成了很重要的主题。而不同的人,由于从小的成长环境的不同,抚育者照顾的方式不同,沟通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对外界环境尤其是人际环境的安全感也是大不相同的。就像学走路的孩子,有的积极向外探索,有的呢可能就不愿意离开照顾者身边。这些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探索,一点一滴的影响着未来他的人际关系。这种影响,可能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以“逃跑”系统来应对和回避人际关系。
那么在人际关系中为什么不愿与人交往呢?这也可能有很多种原因。比如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与身边的人交流的机会,对于与人交流心有不安;有的人可能很少得到鼓励和认可,对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缺少信心;有的人可能从小生长环境缺乏沟通,所习得的沟通模式不足以应对当下的社会关系;有的人可能在与人交往中曾经遭受了挫折,以至于对与人交往有所担忧,就采用了“逃跑”的回避策略;还有的人也许曾经见到自己亲近的人为旁人所伤害,因此对于与人交往产生了畏惧。凡此种种,都与个人的经历有关。而对于越年幼的孩子,产生的畏惧或者退缩会越强烈,并且形成了情绪记忆,不知不觉中越来越不愿与人交往,直到成年后自己也忘记了原因。
对于此种情况,通常我们需要考虑对自己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有的人很享受一个人安静的世界,而有的人则需要在人际互动中体会到情感,思想等等的分享和交流。随着年纪的增加,阅历的丰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际关系也渐渐变的不可回避。如果说因为自己“害怕与人交往”影响到了生活,而且无法通过自己自主的参与而调整,那么建议还是考虑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在咨询这个安全的环境下与咨询师的互动来改善个人的沟通模式或者沟通中德情绪及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