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心理咨询师,欲望,黑暗,痛苦,叔本华,心理文章,人生感悟,心理学,哲学,
真正的你是什么人呢?
在欧文。亚龙的书《叔本华的心理咨询》中,菲利浦说:‘怪物,掠食者,孤独的昆虫杀手。’他的眼睛充满泪水:‘内心充满盲目的愤怒,我是一个别人无法接触的人。了解我的,没有一个人会爱我。从来没有,没有人可能爱我。’”
小说讲述了一位心理心理咨询师朱利斯因罹患黑色素瘤即将走到生命尽头,而在确诊这种病症时,他正在带领一个团体的心理咨询。当他得知自己仅有一年的生命时间时,他想到了许多年前的一位病人,这位病人在他这里做了三年的心理咨询,想要求得他的帮助以摆脱自己的性成瘾症状,但最终两人的心理咨询关系不欢而散。朱利斯找到菲利浦询问近况,菲利浦要求朱利斯作为他的督导,而代价是他要参加菲利斯的团体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与性或者性成瘾。事实上,这两个词贯穿了小说的所有章节,在小说中,菲利浦忍受着性成瘾带给他的痛苦。不曾和女性有长期关系,刻意避免持久的关系,一夜情,渴望新鲜感但永不满足……他述说这些时毫无感情没有羞愧,也没有夸耀。
叔本华治愈了他的性成瘾,却并没有使他摆脱如何构建亲密关系的问题。相反,菲利浦走上了叔本华的道路——用理性武装自己,禁锢自己与他人情感上的沟通,即使在帮助朱利斯时,也一直在引用各个伟人的而不是自己的话。
可能,在我的理解里叔本华的哲学是可以帮助人们渡过难关的。在书中哲学家叔本华化作了菲利浦,出现在了朱利斯的团体心理咨询当中。在描述叔本华的生平时,其实也就是在交待为何菲利浦会有性成瘾以及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的问题。
那么菲利浦的性成瘾是由于他过度的欲望,还是极端理性的思维?在他每做完一次之后都会感到平静,是一种近乎于沉思的平静,此时他的理性似乎并没有浮出水面,“每件事情都是互相的”,他认为是理所应当,然而在每次做爱结束短暂的平静之后,更大的空虚与失落感又在他心中升起。当他阅读了叔本华的哲学时,似乎找到了治愈自己的方法,其实他只是让自己认识到了这个“理所当然”的原因。表面上,性成瘾似乎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形成的,但在菲利浦这里,理性的思想占据了关键的位置,而之后他所谓的治愈,又有多少掺杂着生理上的老去所带来的变化。
性完全依赖欲望吗?从这个故事中,似乎不是单纯的欲望,而是人类意识背后的某种自然已编设好的逻辑程序。正像叔本华所说:“两性之间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其所表现在种族中的,也不外是‘生存的意志’而已,这时的意志,预见到他们所产生的个体,很适合意志本身的目的和它本质的客观化。”当我们普遍认为欲望是不受理性控制的时候,也存在着一种理性是不受欲望所控制的,而这似乎比欲望更加可怕。
朱利斯罹患黑色素瘤被医生判了死刑,在离团体最后一次心理咨询不到一个星期,朱利斯去世。在一年的时间里,每一名团体成员都经历了震惊,之后的同情以及团体和团体中自我将向何处去的焦虑,直到最终接纳这一事实。这也是朱利斯本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与感受,甚至是很多人对于死亡的态度。他给自己画了两句话,实现生命和适时而死。也许,把过去如何改成我将如何,只有这件事才能被称为救赎。朱利斯把团体当做心理咨询改善死亡恐惧的良药, 所谓“死亡是不可能再有任何可能性”,他每一次提及死亡都是短暂的,却是令人难忘的。
显而易见,朱利斯在最后的日子里在团体心理咨询中获得了对死亡最大限度的接纳,这是否要归功于叔本华或者是叔本华的替身菲利浦虽不得知,但确是让这个知道自己死期的老人更明晰的辨出死亡本身。正像叔本华所说:“意志本身原本就是盲目、没有认识力的——反之,认识力却可暴露生命的无价值,而反抗对生命的执着,进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一切生物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嫌恶,纯粹都是从盲目的意志产生,那是因为生物有求生意志,这种意志的全本质有着需求生命和生存的冲动。此时的意志……误以为‘死亡’是自己的终结,因而尽其全力抵抗”。

生与死、个体的存在于非存在,两者虽是对立的,但那仅是相对性的,它所以使我们造成错觉,皆因自然实在无法表现事物的本质和世界的真正秩序。
人们在用好奇做伪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当每一件事情都尘埃落定之后,我的确分不清我所决定的事情中哪些属于理性的选择,哪些属于欲望的选择,每一个选择的动机都如此复杂,纵横交错,即使连我自己都梳理不清。一些选择凭借理性选择后,却总在怀疑自己的理性中有几分是真正称得上是合理的。而在所谓直觉的选择后,又发觉理性的严谨无处不渗透在内心深处的角落。
所以我现在在想,也许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不但包括沉思,有时也需要满足欲望,就像菲利浦;但无论怎样,最终仍要回归沉思,就像朱利斯。
“无聊为什么这么可怕呢?我们为什么会急著排遣无聊?因为这是一种没有琐事可以分心的状态,很快就会显露潜在而令人讨厌的存在真相:我们的渺小、无意义的存在、注定渐渐走向衰弱和死亡。”
在每一个当事人走向心理心理咨询室的途中,他与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流,似乎有着全然不同的方向,似乎他与现代社会匆忙的流向背道而驰,他是一个落伍者或失意者吗,心理心理咨询师修补他的装备,再度把他推入到滚滚红尘,让他成为心理咨询师幻想的承载工具?抑或,他是一个觉悟者,已然厌倦慌张的逃亡,他从中抽身而出,不再自欺欺人,从而逼迫心理咨询师也直视存在的疆域?
雅洛姆曾经写道,“虽然肉体的死亡可以摧毁我们,但是对于死亡的观念可能会拯救我们。”“心理咨询师无法忽略许多伟大思想家的结论:学会很好地生活就是学习如何能够很好地死去。”鲁迅也说过:“一个懂得死尸的沉重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也许,透过每一个人共同的痛苦,我们得以彼此连结。学会热爱自己的生活不仅仅是一句空洞无力的话语,而是因为即使黑暗的动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要坚持下去。愿上帝祝福!
了解更多信息 请点击:心理百科 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
文章来源: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