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定势”是块绊脚石
    发布时间: 1970-01-01 08:33    
思维定势很多时候都会阻碍我们的思考,好像我们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山让人畏惧,殊不知扭个头就会发现一片柳暗花明。

“定势”是块绊脚石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导读:思维定势很多时候都会阻碍我们的思考,好像我们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山让人畏惧,殊不知扭个头就会发现一片柳暗花明。

 

 

    美国著名发明家阿富勒幼年时视力不好,既远视、又内斜视(斗鸡眼)。他记得在他还在幼儿园的时候,一次老师给每个孩子几根牙签和几粒豌豆,让孩子们搭建筑物玩游戏。那些眼睛健康的孩子经常看到房子和谷仓,所以,他们都构成了长方形的结构,并借助豌豆使用他们得以站立起来。而富勒由于眼睛不好,平时所看到的多是胖乎乎的人,看不到房子和谷仓之类建筑的形象。所以他只能依靠其他感官来完成这一构筑课业。于是,他把自己面前的几根牙签颠过来倒过去,来回摆弄。最后,他发现三角形可以不借助于别的东西而构成。老师叫其他同学都来看他的构筑物。他说:“我记得当时我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惊起而感到惊讶。”

    许多年后,富勒的“三角形是天然的最稳固的形状”的发现被应用于测地(短距)半圆中(建筑测量工具),而且成了他的著名商标。建立在蒙特利尔的作为第67届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的巨大的圆顶建筑成了富勒的传世杰作。这个由成千上万个六角形支柱构成的巨大的“气泡”,跨度250英尺,高度相当于一栋20层大楼,其间没有一根着地支柱,令人叹为观止。

   

    从富勒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思维定势的影子。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受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过去经验的影响,容易产生以相同方式来认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倾向。

    富勒视力不好,这使他没有获得矩形的概念。但是,正是由于他这个自身条件上的短处,也使得他跳跃了关于矩形的认识局限,于是成为他以后事业立命之本的三角形被他发现了。

    人们习惯上认为,一个人读的书越多,知识越丰富,掘的“井”也必然越深。实际情景并非如此。在创造实践中,不少学富五车的人却被书本知识所困,形成思维定势,而无所作为,倒是一些外行屡获创新。

    如第一个提出细菌理论而建立病理学家的学者巴斯德不是医学专家而是一个化学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魏格纳是一个气象学家而不是地质学家;发现苯的环状结构的凯库勒原先不是学化学的而是学建筑的;李四光早年在日本学的是造船,而后来去英国才改学地质的,等等。

    当然,科学发现与创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所谓的外行也不是对相关领域一无所知,我们是借此说明,超越书本知识和一些经验,完全可以拓展更大的创造空间。比如,被恩格斯誉为“近代化学家”的英国的道尔顿,在提出化学原子的概念时候,还是一个对化学没有兴趣的气象学家。正是由于他头脑中的化学知识不多,不了解当时化学家用来解释混合物和化合物区别的亲和力理论,才使得他没有框框限制,提出“化学原子论”,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正如“冶金专家”贝赛麦斯所说:“我对冶金学一无所知,但是我却发明廉价钢的方法”。这是因为比起许多研究同样问题的人,我有一个极大的有利条件那就是未被长期的、既定的惯例所形成的固定观念束缚自己,造成偏差。

    权威是思维定势之林中的一棵大树。一旦某些权威讲了,认可了,不少人就会自觉接受权威的观点,而不再怀疑,全盘接受。事实上,权威是一个阶段的权威,权威也有局限,也会制造错误。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曾断言交流电太危险了,不适合家庭使用,直流电是唯一的途径;英国大物理学家曾提出原子结构“太阳系”模型的卢瑟福,曾经断言从原子中释放能量是空谈妄想;法国科学家勒让、德国发明家西门子、美国天文学家柳康等相继通过论证,得出了“比空气重的机械根本飞不起来的”的结论。

    人要想有所成就,有所突破,就必须挖掘自己的潜能,进而超越自己。实现自身超越的一大法宝就是甩掉思维定势这块绊脚石,丢下书本,放下经验,在权威面前敢问敢疑。对书本、经验、权威应该保持一份尊敬,但尊敬绝对不是盲目和迷信。一颗自由的心灵,才能在创造之林随意去来。

 

 

  • 全国最大免费心理公益热线:021-5168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