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原创 | 爱的艺术
    发布时间: 1970-01-01 08:33    

缺爱就是矫情

矫情,在北京话里有“假装”“装蒜”之意,原意扭捏害羞,多用来形容女性。然而在时下,在网络,还赋予了矫情更多的含义,往往意指掩饰真情、故作姿态、无病呻吟等,“XX就是矫情”一时之间成为网络流行语法。

那到底为何会矫情?

掩饰真情和故作姿态可以放在一起说,简单地说便是“欲迎还拒”,心里明明想要,但还要故作姿态。我总是会遇到这样的女性来访者,对丈夫的冷漠或花心义愤填膺地抱怨、哭诉,似乎已经被恶性循环的关系逼入死胡同,但最后却死鸭子嘴硬般地说一句:“我不稀罕他的关心,他要跟别的女人暧昧就去暧昧好了,我不在乎,我无所谓。”——是真的无所谓吗?明显不是,这些无所谓的语言实则是自己的潜意识出于照顾自尊的考虑才说的,如果真的不在乎,为何还会为此痛苦?痛苦的根源即在于,明明为此痛苦不已,却还不愿承认,不甘心是为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而痛苦。

这种态度和认知的背离不但导致内心的痛苦,还促成了外在的矫情表现——“你别关心我好了,你去关心别的女人吧!”“你爱不爱我无所谓,我真的不在乎。”——但让丈夫关心别的女人绝非她所愿,这么说只是矫情,其背后所暴露的是缺爱,正因为没有关心、没有爱,才导致伤害。矫情和骄傲只是用来包裹脆弱的自尊心的武器,让自己免受缺爱的伤害。

再来说另外一个状态:无病呻吟。即有事没事地,抱怨一下老公不够爱自己,或者老婆不够温柔体贴。一般这类来访者会这样抱怨:“其实我们关系还可以,没什么太大的矛盾,但是他从来不主动关心我,平时从来想不到买礼物给我个惊喜,也从来不说爱我,竟然还忘记了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常常遇到这样的案例,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矛盾,但是夫妻关系依旧让来访者倍感痛苦。这痛苦很大一部分还来自外界的不理解,因为明明看似没任何问题,为何还一味抱怨,对于他们来说,被别人认为矫情,不能被理解,也够痛苦的。倾诉的内容虽然看似无病呻吟,但深入去共情来访者的感受之后,还是能够体会到矫情背后因为缺爱而感受到的苦闷,没了关心和关注,矫情是制造存在感,提醒对方来关心自己的方式之一。

这样的夫妻关系其实非常容易解决,让爱流动,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问候,偶尔的小惊喜,经常在彼此间传递的在乎,都能化解这份缺爱的矫情。

你拥有被爱的能力吗

幸运的人总是很相似,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这个幸运,套用在婚姻爱情上也是如此,能被爱,充分获得很多很多爱是幸运,往往,他们的童年或成长经历,也总是很相似。当然,这个讨论中,运气、意外等因素暂且忽略不计。

那些令人羡慕嫉妒恨的“相似幸运”大抵是这样一个模式:有体贴的伴侣,有可爱的孩子,当小家庭需要帮助时父母来搭把手,同时又给予儿女自由空间,总是很通情达理。——再看看那些不幸的模式:另一半自私不给力,有了孩子之后更是矛盾重重,父母还来添点乱,全家都可能因为一丁点利益,互相伤害。

始作俑者在哪里呢?你的童年及成长经历中所获得的爱狗多吗?过去所获得的爱越多,未来幸福的可能性也越大。

我们都知道,一个婴儿在初生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妈妈的照顾。即便渐渐长大,但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者主要养育者的爱和关注,被称为另一种“肌肤营养”,这个“营养”决定了这个孩子的一生能否被爱的可能性。妈妈的带着关切的抚摸,对孩子的心灵是最好的滋养,这种滋养是否足够,影响着被爱的能力——对,你没有看错,不光爱是一种能力,被爱也是一种能力。

试想一个人如果童年在充满爱和关注的环境下成长,每一天都能获得满满的爱,那么,当她长大了,开始寻找伴侣了,她一定会去寻找一个同样能给予她满满爱的另一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她一直以来对“肌肤营养”的需要。所以从概率上来看,这一类人婚姻幸福的概率相对较高,也就是会成为了“相似幸运”的那一类人。

而另一类拥有“不幸”成长经历的人,这个“不幸”未必是受苦或者挨饿,而是缺乏爱的“肌肤营养”,她们可能会因为长期的缺爱,而被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爱的“恩赐”所打动。但事实上呢,这个微小的爱是不堪一击的,会成为一颗失望的种子,在这块贫瘠的爱的土壤上,不断结出令人失望的果实。或者说,这类人即便遇上一个很爱她的人,最终也会鬼使神差地选择逃离或者远离,因为在她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别人所给与的爱只会让她觉得不安。

你是一个具备被爱能力的人吗?或者你懂得如何爱别人吗?仔细思考这两个问题,有时候能够找到婚恋问题中的答案。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