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心理学解读“媳妇眼中的好婆婆”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3-11-07 | 254 次浏览 | 分享到:

心理学解读“媳妇眼中的好婆婆”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导读:婆媳“斗争”这个话题自古流传已久且经久不息。现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婆媳“斗争”的最好解决方式。

 


                                                       8个好婆婆标准的心理学解读

一个心理成熟的媳妇可以这样解读这8个标准:


好婆婆标准1:不摆架子
    有些女性多年来,当家做主惯了,带有家长架子。因此,婆婆一定要采取民主的作风,让儿媳感到你对她是平等的。
    解读:一位女性当家做主意味着家庭中男性力量相对较弱。一个强势的女人背后可能是内心的情感需要没有被满足,缺乏安全感。如果丈夫没有给予妻子民主和宽容,这个妻子是没有办法把爱和宽容给予其他女人的。如果这个女人充分感受到丈夫的关爱和温暖,她也能同样对媳妇宽容。
    另外,我们的父母、公婆大多经历过“文革”动荡的10年,他们的安全感是不够的,也很难对子女宽容。如果生活中有善良、宽容的父母,那真的是一种福分,我们更要珍惜。
 

好婆婆标准2:不偏心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物质关心上,婆婆给自己儿女买了东西,别忘了儿媳的一份。做到一视同仁,儿媳才会从心理上觉得自己被这个家庭接纳了。
    解读:婆婆对自己的钱有支配权,她想给谁买是她的自由和权利。媳妇要让婆婆做到一视同仁,这个要求就成为了一种控制。媳妇觉得婆婆给自己买东西就是好婆婆,但婆婆认为,“我帮你洗衣服,带孩子,却亏欠了自己女儿,买点东西补偿他们一下不可以啊?”考虑的角度不同,很难说谁对谁错。
    媳妇可以对婆婆孝敬,但婆婆是否要一视同仁却是婆婆的事情。此外,无论婆婆是否一视同仁,媳妇如果觉得不被接纳,婆婆做得再好也是没用的。

婆婆标准3:不啰唆
    这才是让家庭平静的良方。
    解读:啰唆的产生是因为在家里说话没有得到很好的回应,所以会一遍一遍地重复,这是多年家庭环境造成的。要改变啰唆,整个家庭系统都要改,不仅是婆婆一个人的事情。
 

好婆婆标准4:不守旧
    不要用自己的审美和消费习惯去要求儿媳,要学着跟随儿媳接受新的观念。
    解读:老年人和年轻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他们度过了相当长时间的艰苦、贫困的生活,他们在过去的艰苦时代养成的饮食、起居、思维模式自然与年轻人不尽相同。年轻人要思考的是怎么理解、宽容、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而不是采取正面冲突的方式,要他们去改变。

 

好婆婆标准5:在家务方面不提过高要求
    如果婆婆提出的要求过高,会伤害儿媳的自尊心,从而挫伤其积极性。
    解读:婆婆提要求伤害儿媳的自尊心可能是儿媳的问题。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样一句话,有人觉得被伤害了,有人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婆婆的话不一定具有伤害性,而是媳妇对这句话的解读伤到了自己。

好婆婆标准6:不说坏话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用非沟通性的语言与儿媳对话,这种语言包括直接攻击、旁敲侧击和背后说坏话。
    解读:既然婚姻是自己选的,婆婆也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媳妇能做的就是不多计较老人的态度。当老人用非沟通性语言和媳妇对话的时候,说明她心里已经退回到一个小孩的立场。用心理学的语言表达这种情形,表面上是成年人在和一位老人对话,而从心理学的潜意识上来看,是成年人在和一个孩子对话,或者一个小孩和另外一个小孩对话。在这样的关系里,容易发生冲突、不和谐,甚至相互攻击,导致彼此伤害。如果媳妇能自我觉察到这一点,完全可以用成人的立场,用沟通性的语言回应婆婆。

好婆婆标准7:尊重私人空间
    不打听儿媳的隐私,儿媳不主动说的就不问。儿子、儿媳的房间不要随便进。
    解读:可以通过丈夫告诉婆婆,儿子需要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婆婆希望儿子生活幸福,就要接受儿子和媳妇组成的家庭模式。而且从家庭系统来讲,当儿子组建的家庭系统和由父母组建的家庭系统,需要界限和距离,要彼此尊重。

好婆婆标准8:不重男轻女
    解读:婆婆重男轻女的理念会反映到对孩子的教育上,容易与儿子、儿媳产生冲突,但只要父母和孩子关系好,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婆婆的话不会对孩子构成影响。因此,与其让婆婆改变,还不如让自己成长,更好地应付外界压力。

与其让老人改变,不如先改变自己


    媳妇制定的这份婆婆的8个标准,似乎有点下战书的味道。好婆婆不需要制定标准,平时婆媳关系不好,标准制定得再好也只会让火药味更浓。
    老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她改掉自己的一些习惯非常难。老人不会因为媳妇进了门来调整自己的习惯,而认为媳妇应该适应她家的环境。让老人为了年轻人去改变其多年养成的习惯,本身就是苛求,既难做到,又伤感情。同样,老年人坚持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一套的做法让年轻人觉得老人落后和古板,所以,老年人最好和同代的老年人在一起沟通和交流。
    笔者猜测制定标准的始作俑者可能是个比较年轻的媳妇,至少在心理上很年轻,如果她心里足够强大到可以友好地处理夫妻、婆媳关系,她是不会要求婆婆改变的,而把成长的要求放在自己身上了。
    总之,对待婆婆,年轻人要结合老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付出的爱来尊重他们的做法和观念,不论对错。基本原则首先是尊重、关心、关爱;另外是理解、谅解和宽容。在可能的情况下,说服、影响、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年轻人需要学会包容,在充分认同的基础上谅解老人。年轻人必须给予老人足够的尊重,在此前提下才能沟通、交流,继而影响、改变老人的想法。倘若没有尊重,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与其直接对婆婆开炮,不如让丈夫从中斡旋


    制定标准只能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对现状的改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与其直接对婆婆开炮,不如把心思都放在丈夫身上。好丈夫是良好婆媳关系的潜在主导者,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丈夫简单、快速的协调解决。所以,媳妇只需扮演好人,让丈夫与婆婆沟通,媳妇直接与婆婆“单挑”只能让丈夫变成“三夹板”。
    总之,给婆婆定标准,可能是儿媳的一厢情愿,如果只是用来给自己心理一些小安慰,也无伤大雅。如果有人当真拿着这个标准去要求婆婆就有风险了。对媳妇来说,制定标准的本意可能是为了家庭和谐,彼此尊重,相安无事。出发点可能无可厚非,但实际执行起来,却会让事情变了味道。

文/陈露

 

  • 全国最大免费心理公益热线:021-5168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