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问答信箱 |邵辉230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11-20 | 245 次浏览 | 分享到:

问题:
你好 一次我带女儿去亲戚家玩 她家院子里有个水池我抱着女儿不小心掉进去了 吓得她叫的好大声 从那以后她就变得很胆小 就比如一条小河它有路就是窄了点 她不敢走也不让我走还有抱着她也不行 我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她现在的状态 希望老师您能给我点建议 谢谢

 


咨询师邵辉回答:
家长您好!因为一次意外导致女儿变得胆小,您一定很着急,也有着内疚,希望女儿快点好起来。但是,俗话说的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锦绳”,一次遇险造成的伤害,身体上的伤害容易恢复,心理上的创伤可能需要好久才能平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工作。

首先,找到女儿在害怕什么?是害怕接触比较大面积的水;还是害怕跨越河沟时的感觉、即使没有水的沟渠;也有可能是面对这些危险时,女儿觉得您的陪伴不能给到足够的安全感。这些可以通过和孩子沟通,认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来了解。如果孩子比较小,表达不太清楚,可以做一些尝试。例如带孩子去河边接触水,站在比较宽的桥上向下看,换另一个亲密的大人陪同过桥。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反应,判断孩子真正在害怕什么。只有找到孩子真正害怕的东西,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她客服。

其次,客服恐惧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给您介绍一种系统脱敏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即放松),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以孩子害怕过窄小的桥为例子,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①、先让宝宝学会放松,然后走比较宽的桥

②、通过桥的路线从桥中心逐渐向桥边靠,直到孩子感到害怕就停止

③、重新安抚情绪达到放松的状态,再次重复②的步骤直到可以沿桥边通过

④、重复①②③中的步骤,直到通过窄小的桥面。

注意,整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让孩子保持放松,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鼓励。

再次,父母的态度很重要。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小孩子比较弱小,大人们很不以为然的事情,在孩子们心理就可能是莫大的危险。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耐烦的表情,却可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勇敢一点”、“别这么胆小”,这些话可能就给孩子贴上了“胆小”的标签,慢慢的孩子也会默认自己胆小。我们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真心的去安慰他们。我们的微笑、拥抱、及时的鼓励都是孩子们战胜挫折,不断成长的动力。

此外,介绍一点恐惧症的知识。

恐惧症是一种对外界特定处境、物体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不合情理而又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不必要的回避反应的神经症。

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外在性的恐惧刺激,且明知对恐惧刺激的恐惧反应不合情理,不切实际。2、发作时常伴有心慌、脸红、出汗、恶心、头晕、颤抖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特征。3、对引起恐惧反应的处境、物体和人际交往极力采取回避态度,尽管也知道回避是不必要的。

这份来信中的小女孩,显然不是恐惧症,仅仅对过窄桥有一些恐惧,本能的选择了回避,她可不认为回避是没必要的。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能力增强会战胜这份恐惧。但是,如果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成年,就是恐惧症了。“采取回避态度”就会让这份恐惧一直保持。

有的人被狗咬过,或者看到别人被狗咬得很惨,亦或者小时候妈妈怕狗,妈妈那份紧张恐惧的状态烙印在心理。总之,这份对狗的害怕在心理生根了,见到狗狗就绕着走,即使遇到小狗狗觉得没必要也会害怕,这就是“狗狗恐惧症”。

孩子们都爱爬高,有的孩子摔伤过,或者爬到很高时被父母严厉训斥过,对攀高的恐惧就产生了,以后遇到攀高就回避,发展到后来高处往下看也害怕,坐在飞机上想到身处高空就害怕,这就是“恐高症”。

要战胜恐惧症,就必须勇敢的面对,逐步的客服回避行为。当然,很严重的恐怖症,靠自己的努力无法战胜时,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在**人士的帮助下,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