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问题:

您好!我从小是个乖乖女,上学一直在本地,大学志愿都是父亲填的。本科期间每周回家两次左右,研究生我报了离家2000公里的一所学校。这里没有亲友,感觉很孤独。最开始父母每天通过微信与我联系,注意是每天好多次。半年后我有了男友,因为家乡各异他们不太同意,每天晚上到8、9点都会微信问我在哪让我拍下宿舍周围的动物,不让我和男友晚上看电影,或者看的时候总催我回说太晚了,如果五分钟没回复微信绝对电话马上打来。为此好多次晚上出去玩我们都不欢而散。每天这样让我觉得很压抑,24岁没有自由,也很愤怒忍不住会哭,感觉自己性格依赖别人父母这样应该也有原因,虽然主要原因肯定是自己。生完气之后就想和父母说,但每次沟通都不欢而散,我觉得自己受不了了,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想到父母也是因为爱我,我不该生他们的气。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帮帮我!

 

咨询师鲍坚红回答:

你好,自从离家2000公里读研以来,你一直在经历一些情绪的波折,一开始是终于可以离开父母对自由的向往,之后是独自离家的孤独感,可能也有些许叛逆之后的忐忑,和内心需要有人依靠的感觉,现在最让你难以承受的是父母过于管束的压抑感,想逃离父母的约束又担心伤害父母感情的矛盾和内疚的心理,以及由这些矛盾产生的愤怒,这些情绪连绵起伏又互相交织,让你难以承受。

类似的经历很多人都有,毕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限不清是中国家庭的通病。“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一方面你突然离他们那么远,让他们觉得有失控的危险,因而产生焦虑;另一方面,父母习惯了你在身边大事小事都依赖他们的状态,他们并不确定你是否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男友事关你的终身大事,他们又怎会不紧张?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子,这些道理其实你也知道,但是如果你更清楚父母的心理需求,可能和父母的沟通会更顺畅一些。

我还感觉到你的愤怒部分是对父母,部分是对自己,所以在我看来,现在的你最要紧的是想清楚:你希望过怎样的生活?希望和谁一起生活?在未来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离开父母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不光是以离开2000公里的空间距离宣告你的独立,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你可以一方面回应父母的爱,安抚他们对你脱离保护产生的焦虑,一方面拒绝他们的控制,温和而坚定地表达你自己的想法,也需要证明你是有能力把事情处理好的,慢慢地父母就会放手,放心让你选择自己的生活,同时他们也会适应没有你在身边的日子,更好地经营自己的生活。

最后,祝你学习和生活顺利,拥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