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冷静理性反而成了“作”
                                                                     

                                                                        滕美文

                                                    

 

倾诉女主角:林(化名),30岁,银行职员

 

    林是某知名学府金融**硕士生,目前在上海一家外资银行工作。她收入颇丰、长相清秀、家境殷实,与同单位的“小弟”恋爱已有一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小弟”突然说不想结婚,原因是她“太作”。这一说法让林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学业事业有成却恋爱不顺

    我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老三届,曾在江西插队8年。恢复高考以后,经过努力拼搏,他们双双考进了大学。毕业后,父母都在政府机关工作,家境算不上富有,但是比较殷实。家中就我一个独苗,父母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榜样,让我从小养成了勤奋学习的习惯,从小学到高中从未让父母操过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知名学府,成为了父母亲朋好友们教育孩子的榜样。大学毕业,我又报考了本校金融**的硕士,如今是一家外资银行的中层领导。优厚的工资,优雅的工作环境,让我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高级白领。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周围的朋友、亲属就非常关心我的婚事,帮我介绍了不下几十人,可我都一一回绝,因为我觉得一个高学历、高智商,有着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不应该再用传统的相亲认识恋人,而应该自己来寻找另一半。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认识了轩(化名),他是我同校的同学,非常的开朗、活泼,在校园的联谊会上,我们相识了。共同的学历、爱好让我们彼此相吸,整整两年,我们都非常快活,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在即,父母希望我的这份感情能定下来,于是关照我,把男孩带回家看看。当我怀着欣喜告诉轩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却告诉我:“我们俩不合适。”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啊,我们俩都谈了两年了,你也没有什么意见,怎么要定下来时,你却说不合适,你早干什么去了? ”“我一直想告诉你,但不忍心伤害你,想等到大学毕业,反正也各奔东西,再告诉你。既然,你今天提出来了,我不得不说,你太作,我俩真的不合适。”年轻气盛的我,面对这样的回答,转身而去。

结婚前,他反悔了

    进了单位以后,我一度沉浸在工作中,一是工作的需要,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想干出点成绩;二是确实也有回避感情的意思。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业绩得到领导的认可,不仅加了大大的一笔工资,职位也上升了。

    去年8月,单位新进了一批新人,其中有一个能言善辩的外地小伙子涵(化名),他时不时地主动找我聊天,看到有什么事也能主动出手。尽管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但却不排斥人家主动靠拢。他的主动让我喜欢,让我找到了心动的感觉,于是我俩顺理成章地成为恋人。尽管我不喜欢张扬,但是单位里的同事还是看出来了,有时候他们会有意地调侃两句。而我们,也在大家的调侃中默认了彼此的关系。

    妈妈知道后,找我谈了一次话。妈妈说:“他的年龄比你小四五岁,合适吗?”说实话,当时我和他交往是有顾虑,他是外地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工资比我低,级别不如我,学历不及我,这些我都不考虑,但是年龄的问题我不得不考虑。可是他信誓旦旦地说:“现在社会上都是这样的,年龄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感觉,我俩有感觉。”于是,我与他继续交往。上个月,有位领导听闻此事,也来关心:“什么时候结婚啊?”他告诉领导:“今年世博会结束我们就结婚。 ”于是我满心喜悦地告诉爸妈:“我要结婚了。 ”爸妈为我高兴,拿出多年的积蓄,商定我家和他家共同集资买房,首付由双方的家长出,我们结婚后自己还贷。

    可在去购房的时候,涵突然提出:“我不想结婚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愣在那儿不知所措。 “你太作了。 ”天哪,怎么回事?为什么又是这个理由?平心而论,我真的不是“作女”:我的工资比他高,为了照顾他的颜面,我出外吃饭尽量挑便宜的,能坐公交绝不打的,逢年过节从未要他购买贵重的礼品,我这样的女孩还被叫“作女”,那我真的不知道好女孩的标准了!

[建议]

学会发嗲和示弱

    心理学家早就说过: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旦习惯模式养成,很难改变。林在与朋友的交往上或者是与亲密的恋人交往中,一方面习惯于被动地等待,看上去她是被动的,是弱势;可另一方面,一旦达成亲密关系,她独断专行的处理方式就流露出来。比如,尽管每次与男友外出,林不会要求打的,不会挑离谱的美食佳肴,不会要求买贵重的礼品,她的出发点是为男友着想,为男友省钱。但是林不知道人类用的虽然是同一套语言信号,而解读的时候,男人和女人的方式不同。林过分地强调了“省、省、省”,在男朋友的语言信息中等于是说:“穷、穷、穷。”一个男人为自己心仪的女人是甘愿花钱的,因为这样可以证明他的价值。而林的男友从她那里接收到的语言信号不是赞赏而是否定,久而久之,“小弟”的内心越来越不自信,但是从理智的层面,他又无法指责林,于是“作”就是分手的一个最好理由。

    最后,我建议林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绪,不急于马上就找朋友。但是在今后的交友当中,不要再那么理智,该发嗲的地方要发嗲,该示弱的地方要示弱,趁着年轻的时候好好享受恋人的呵护和宠爱。婚姻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过份强调感觉可能会失去很多的机会,不如有了机会慢慢地深入交往一个阶段,可能会发现缘分。

[分析]

交往中过分冷静

    听了林的一番诉说,我也挺为她惋惜:这样的一个知书达理、工作优秀、善解人意的女孩,却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处处碰壁。所以,我一直在试图寻找能够帮助她的地方。

    原本以为林在痛诉这样悲伤的情景一定会痛苦,甚至失态。可是眼前的她却是那样的平静,好像在叙述别人的故事,说到伤心处只是微微地有些眼红,眼泪始终在眼眶中没有流出来。这不由得引起我的注意。 “当男友说你是‘作女’而提出分手的时候,你是怎么回应的? ”“我就答应了。 ”“为什么,难道没有挽回的余地?”“老师,你想,他已经这样说了,我还有挽留的必要吗? ”这时,我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林在人际交往上可能有些问题。“那你是怎么与朋友交往的?朋友间有误会你是怎么处理的?”“我与同学间的关系还算可以,但是深交的不多。在交往中遇上误会、矛盾,我一般会在心里盘算一下,裂痕已经有了,把功夫花在解释上,值不值?”“你父母交往的朋友多不多?”“很少,我们家基本上不太与别人交往。”至此,我明白了,林之所以两次朋友都没有谈成功,可能和她的交往模式有关系。

    林的父亲是机关干部,这种特殊的工作岗位,让他养成了言多必失、冷静内向的性格,不是不会而是不愿主动地去与人交往。在家中,她妈妈又是当家的一把手,再加上脾气急躁,所以家中之事都是妈妈独断专行。无意之中林习得父母与人交往的模式。在和朋友相处中,她不能与人深交,有了问题就首先衡量值不值。在林的潜意识中,她觉得自己和这两个男友交往已经是降贵纡尊,在要拉下脸去沟通,那绝对是一种屈辱,所以她一碰上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解决,而是防御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