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的儿子37岁,公司高管,在读EMBA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比他大两岁的A女士。儿子觉得现任老婆太强势,不懂得照顾他,而A对他很体贴,在工作上也能帮到他。所以,儿子很想离婚,然后和A结婚。
儿子婚变,老妈操碎了心
来访者:张阿姨 60岁 退休教师
张阿姨的儿子37岁,公司高管,在读EMBA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比他大两岁的A女士。儿子觉得现任老婆太强势,不懂得照顾他,而A对他很体贴,在工作上也能帮到他。所以,儿子很想离婚,然后和A结婚。
当儿子有了离婚的念头,张阿姨三个多月以来,晚上翻来覆去都睡不着,情绪不好,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老伴说,儿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处理。为此,张阿姨没少抱怨老伴,一个好好的家怎么能说离就离呢?她一定要力挽狂澜,拯救儿子的婚姻。
为此,她采取了很多行动。一、组织儿子、女儿和他们老两口三个家庭的外出度假,希望给儿子、媳妇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但第二天早上,她看到儿子脸上被抓出一道道的印痕。原来,儿子和媳妇晚上发生了争执,媳妇动了手。二、用孙子的事情绑住儿子的时间。儿子工作、读书一直非常忙,要么出差,要么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于是,张阿姨要求儿子和媳妇每个周五晚上都要到父母这里来吃饭,第二天早上可以准时送孙子去读少儿英语班,儿子也答应了。可是到了晚上,儿子说公司里有事,已经出差在外地了,第二天让奶奶送孩子读书。张阿姨又气又急,一定要让儿子信守承诺,连夜赶回。第二天早上8点,张阿姨打车直奔儿子家,从床上叫起了早上6点刚归来的儿子,让他送孙子上学。但这样的事情多了以后,张阿姨发现再打儿子电话时,他有时接,有时不接了。
张阿姨说,儿子的事情,简直让她操碎了心,自己身体又不好,万一自己身体不行了,这个家怎么办啊?
分析:心理能力成长不足的人会在婚恋中找寻父母的替身
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和企业一样有其组织系统,父母亲组成了一个家庭系统。所有人在孩童时代,都在父母眷爱之下成长,父母帮助孩子成长,有能力离开父母亲的家庭系统,去建立自己的家庭系统,建立自己的人生。
每个家庭系统建立之后,彼此之间需要边界。一个系统的成员过度关切地卷入另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系统时,虽然支持性很高,但也须付出很大的代价,牺牲彼此的独立性,甚至会“越帮越忙”。
另外,从家庭系统来看,夫妻间的关系比他们和孩子的关系更为重要。无论孩子怎样,应该始终坚持夫妻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张女士的家庭有特殊性,年轻时爱人在部队服役长期不在家,显然忽视了这点,在她抚育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已经把儿子当作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现在,她虽然意识到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内心深处仍是不放心,一旦有问题,试图再一次去帮儿子摆平生活的挑战。然而,她的所作所为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时,这使她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焦虑感。
从孩子的成长角度看,一个过分关注儿子,有比较强的控制欲的母亲,会让儿子的心理能力不能够得到完全、充分的成长。大多数人以为,能谈恋爱,能生孩子,经济上可以独立,就可以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殊不知还需要心理能力的成长。
心理能力成长与未曾成长的主要分别在于,成长的人能够照顾自己、照顾别人;而未曾成长的人则需要别人的照顾。不论男女,到了成年,都需要有同样的责任和能力:照顾自己,面对挑战和保护家人。几乎所有的婚姻问题,都是由于心理能力不足造成的。
张阿姨的儿子,因早年父亲在外当兵,在父亲缺失的环境中成长的男孩子,得不到父亲足够的影响。当儿子过分沉浸在母亲的影响里,成年后对母亲通常会保持迁就听从的态度,这可能会为其婚姻埋下隐患。
心理能力不足的人成年之后,潜意识中有一个信念,就是成长必须在父母眷顾之下,于是他可能在婚恋时去找寻“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影子,会把婚恋对象当作妈妈的替身。但如果失望了,又可能去找另一个像妈妈的对象。
如果能理解这点,张阿姨就会懂得如何处理和儿子的关系。
建议:认知疗法改善情绪
针对张阿姨三个多月情绪焦虑的情况,我们建议张阿姨用认知心理咨询来改善自己的情绪。认知心理咨询的原理是各种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时,要经过个体的认知中介。也就是说,人们看待事物的方法,他们向自己所作的解释,决定了他们的情绪感受。
一般说来,人的认知而不是事件本身创造了人的情绪。那么,通过记录发生的事件,评价“自动想法”,对情绪进行理性的梳理,进行自我问答,会起到降低心情焦虑和烦躁程度的效果。
因为张阿姨是退休的小学教师,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所以她非常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具体的做法是,在纸上分左右两栏,一栏的标题为“事件,自动想法,适合的反应,结论及相应的具体提问”,然后在另一栏里回答相应的内容。
文/陈露
- 全国最大免费心理公益热线:021-5168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