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问题:

学习心理学后,真正深刻理解和践行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善念与正念,只是如何激发与引导。。。作为管理人员,我的这种理念和做法,并不是本企业的主流文化(目前企业施行的类似于‘法家’的那套严律,貌似在这种文化程度低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总体上还是有效果的),很多同事说我这套是行不通的,高层似乎也不是很认可这种‘仁政’。。。。是否心理学的这套‘同理心’比较适用于个体之间,但并不太适合整体素质比较低的集体性管理?

 

 


心理咨询师余辉回答:

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时刻谨记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在工作中尽力的实践,这在如今经济利益大行其道的社会中,真的是很难得啊。而与此相伴而来的,却是得不到同事的支持,更是和高层的意愿似乎有些分歧,这也一定让你很是为难吧。

你也提到学习了心理学,不知道当初是怎样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的呢?学习之初,想要从中收获的又是什么呢?看得出你从心理学的学习中,也找到了一些支持你一路走来的信念,相信人们心中的善念,更是怀着美好的信念,去激发和引导人们的善念,这样的方式是否在你的工作中也为你带来了一些美好的回应,继而坚定了你的信念呢?或许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怀的信念也和现实中人们身上的善念相遇了?

然而这样的方式却似乎得不到同事和领导的共鸣,这和你提到的企业文化,类似“法家”的严律有关联,似乎这种严律类的企业文化和你一直秉持的“同理心”无法兼容。不知道你面对这样的严律都有些什么感受呢?面对这样的领导和同事,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也许这让你感到了一种缺少共鸣的孤独。这样的“仁政”面对严律,似乎就像秉持了“待人以善”的你面对着得不到支持的工作环境,有着相似的孤独和失望。

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疑惑——同理心是不是比较适用于个体之间,而在群体中不那么容易实现,也许这就要考虑到同理心中的这个“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就像你所秉持的“仁政”,甚至领导所认同的“严律”一样,这都是那个人的“理”,要对每一个人都同理,似乎也真的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心理能量啊,尤其是当双方的观点似乎水火不容,坚持自己信念的同时,还要对那一方怀有同理心,真是不容易啊。这样一来,一方面想要实践同理心,另一方面总有一些无法同理下去的境况,似乎外界的信念之争也渐渐演变成了内心的争论,这也让人常常处在冲突的煎熬之中,倍加焦虑。

不知道这样的冲突对你来说,在以前,或是其他的场合,是否也遇到过呢?外界的争论是不是时而会引发内心的矛盾呢?这样的矛盾又是怎样的困扰着你的呢?对你的人际交往有没有造成影响呢?我不知道。也许有,也许没有。就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一样,此刻要充分明白你心中的那个“理”,也是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来沟通的。如果说寻求这个“理”的过程给你造成了困扰,影响到生活和工作,那么还是建议通过**的咨询,来理清这个“理”,看到其他的“理”,并寻找一些方法来在这些理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