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孩子被同学打,家长该不该替他出气
❤ 收藏

孩子被同学打,家长该不该替他出气

同学之间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在玩耍嬉闹中可以学到如何与人沟通、取得支持、化解冲突、建立和谐关系的方法,并学习成年后面对种种挑战的技巧。孩子绝大部分的基本行为及心理模式都是从家长那里学过来的,家长不仅是他们的模范,更是孩子求教的对象。所以,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走好自己的路。
0.00
¥0.00
¥0.00
重量:0.000KG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描述
同学之间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在玩耍嬉闹中可以学到如何与人沟通、取得支持、化解冲突、建立和谐关系的方法,并学习成年后面对种种挑战的技巧。孩子绝大部分的基本行为及心理模式都是从家长那里学过来的,家长不仅是他们的模范,更是孩子求教的对象。所以,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走好自己的路。

孩子被同学打,家长该不该替他出气

陈露 

 

事件回放:外公冲进教室为外孙报仇连扇同学耳光
  怀疑外孙被欺负,60多岁的外公闯进教室,不仅揪孩子的耳朵,而且还扇“插嘴”同学的耳光。不久前,武昌新河街小学五(3)班教室上演疯狂暴力。
  原来,十岁的同学之间嬉戏玩闹,小杨的嘴巴不小心磕了一下,有颗牙齿脱落,小杨回家告状,外公遂到教室来找张同学“算账”。张同学被揪住耳朵又受到威胁吓得大哭,相邻座位的小王这时告诉小杨的外公,小杨的牙齿可能此前已经松动,不是被打落而是自己磕掉的。不料话音刚落,这位外公转而将“火力”对准小王,对着他的脸部连扇响亮的四记耳光,小王的眼镜被打飞,人被打得晕头转向,巨大的恐惧让他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王同学不敢上学,小王的妈妈还不知道此事会给儿子的心理带来多大的阴影,给他精神上造成多大伤害,对他未来成长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她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杨同学的外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跪地道歉”,二是杨同学立马转校。

分析:孩子从嬉闹学会与人沟通
  同学之间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在玩耍嬉闹中可以学到如何与人沟通、取得支持、化解冲突、建立和谐关系的方法,并学习成年后面对种种挑战的技巧。孩子绝大部分的基本行为及心理模式都是从家长那里学过来的,家长不仅是他们的模范,更是孩子求教的对象。所以,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走好自己的路。
  6到11岁阶段的孩子,其成长需要获得肯定和鼓励,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难,如果老师或家长不了解或不能满足其需要,他们会不信任自己,要么避免参与任何竞争或者极度喜欢与别人发生争执,甚至觉得不安全,对自己或别人都吹毛求疵。
  小杨的外公和小王的妈妈为孩子出头,本意是想保护孩子,但是代替孩子做事情,却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家长卷入孩子的事情当中,会削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面临冲突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信念:我可以从冲突中以自尊和尊敬别人的态度处理事情,不会理会他人的挑衅,同时,可以接受他人意见,发现自己有错时能承认和道歉。家长提供安全、安心的环境给孩子,让孩子经过思考、尝试、修正,最终获得成功并得到肯定的过程,转变为能力,进而培养出自信。


小杨外公:爱护外孙的动机没错,但是打人的行为应受到惩罚
   小杨外公爱孙心切,急于为外孙出头的动机没有错,但是打人的行为不可以容忍。所以,小杨外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同时,小杨外公要明白,家长处理事件的行为模式会被孩子模仿,在其面对同样情况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反应。所以,小杨外公去教室打同学的做法,会让孩子选择错误的行为,导致日后更大的偏差。当成人打孩子的时候,请想想自己的行为究竟有多少成分是为了孩子出头,还有多少成分仅仅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发泄对生活的不满?成人更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小王妈妈:帮助儿子学会如何处理冲突更重要
  对于小王同学来说,人生所面临的风险和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培养孩子在困难环境中照顾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找出有效处理冲突并把伤害降低到最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过度卷入孩子的纷争中,孩子学不到有效处理事件的方法,将来在人生中独自面对挑战时候,付出的代价往往会使其更痛苦。
  所以,对于小王妈妈来说,要拓宽视角,看到孩子的力量。从本事件中,小王同学为了张同学仗义执言的行为值得肯定,妈妈要教会他的是如何既能智慧的解决问题,同时又能保护自己。而过于聚焦孩子在事件如何受伤,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暗示,使其变得胆小怕事。
  小王妈妈担心事情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对其未来成长带来影响,而这恰恰取决于家长真正有多关注孩子受伤的情绪,教会孩子处理好伤害,而不是把眼光一味地投向他人,一定需要对方以何种方式道歉的形式上。

对策
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方法4步骤:接受、分享、引导、策划方法
  当小王同学遭遇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会有很多情绪,如害怕、恐惧,不安全感,家长首先要处理的是孩子的情绪,再处理如何向对方家长讨个说法的事情。家长当以爱、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处理好其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接受和分享孩子的情绪感受,令其有信心学习怎样处理问题。

接受
  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首先要用同理心去帮助孩子描述其感受。接纳是指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且接受有这个情绪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说出在其脸上流露出来的情绪。小王同学带着情绪回家,家长可以说:“宝贝,你看起来有点难过,是吗?”

分享
  分享的技巧中最重要一点是,必须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孩子需要一些时间表达感受,如其正努力说出情绪,不要打断,只是单纯地鼓励孩子继续讨论。帮助孩子描述其情绪,比如:小王同学被打的情绪可能是“愤怒”,也可能是“害怕”;他插嘴说出事实却挨打的情绪是“委屈”“伤心”等等,这些表达情绪的词汇可以让孩子能更准确地看到自己的内心,孩子越能以言辞精确地表示其感受,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便更容易了解和处理其所面对的事情。
  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家长会发现孩子的表情、身体语言放松下来,孩子平静后家长再进一步引导。

引导
  家长对不恰当的行为设立两个明确的界限,一个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另一个是不能接受。一个受到压力或者挫折的人会以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如打人、骂人或者逃避。家长可以使孩子明白这些行为是不恰当的,有些行为甚至是不被容忍的。
  对于小王同学被打的事情,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你替小张同学打抱不平,却受到了小杨外公的伤害,你感到很委屈,妈妈很理解你,同时,妈妈为你的勇敢感到欣慰。大人打小孩肯定是大人的错,你看到大人不对,去阻止他继续犯错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勇敢的表现。今天挨打,这可以提醒我们,有些大人犯错,小孩子可能没有能力去阻止他们,那么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是找有能力的人去阻止他们。
  虽然被打这件事会在孩子的身体上留下一些痕迹,但家长正确引导,及时处理,就不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阴影。家长的思维有多宽,孩子的心胸就有多健康。

策划方法
  帮助孩子做选择,鼓励其自己解决问题,孩子最后会学到:现在我知道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原因了,而且我知道引起这些不舒服感觉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当孩子感到受到伤害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和对方进行沟通,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沟通的原则是“说事实”,“说感受”,“说希望”,“说相信”。比如,“小杨外公,因为我的插嘴,你打我耳光的事情,我感到我很受伤,很难过,我希望你能对我们这些小孩子宽容些,你想教导我,也请你对我好好说,而不是打人。我相信,你是长辈,你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让我们学会如何尊重自己,如何尊重别人。”
  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重新来过,你能想到其他的处理方法吗?比如看到小杨外公已经在揪张同学的耳朵了,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能制止小杨外公的行为?
  人生的每一次的经验都会让我们学到东西,更趋向于创造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抱怨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因为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则不断进步,享受人生,信心十足。当孩子小的时候,便应该教导他们懂得这个道理,而不是家长冲在前面替孩子出气,替孩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