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胡良丽 回答:
你好!感谢来信和你的信任。
信中提到因为公婆要在老家帮你们和哥哥照顾3个小孩,而导致你们和孩子不能团聚,为此多次与老公争吵,还有想离婚的冲动。
从信中读到了你的一些焦虑:“小孩2岁了还在老家,这样一来小孩与父母关系疏远”;读到了你的一些抱怨:“时常抱怨他父母不愿意来深圳带孩子”;还读到了你的一些被忽略“感觉自己就象一个外人”。
是一个想时刻和孩子团聚,却又由于现实困难有些力不从心的妈妈,被焦虑、抱怨、被忽视所裹挟。
所以我想请你确定一下:离婚的冲动到底是来自于哪部分:和孩子分开的深深焦虑,还是因为老公与自己的争吵让自己感受到象个外人的被忽略感,还是只是由于孩子不能回到身边呢?
我想既然你们多次争吵都不能解决让公婆在身边带孩子,那一定有些现实的原因:比如哥哥家的孩子也需要照料,在老家可以兼顾;或者老人不习惯深圳等。
现实的问题要解决也是需要条件的,不知道关于这部分你们是否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
因为**的原因,我更关注于心理层面的因素。比如你对于孩子不在身边和父母关系疏远的担心。
当然我们要承认,如果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养育是最好的,但是不是不能带在身边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都很疏远呢?结论当然不是,因为问题也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
而这个疏远让你焦虑,那么它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你早年的成长经历如何,如果你早年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也许孩子目前的状况激发了早年你的一些经历和体验,继而这部分负性的体验不断滋长,令你感到可怕而焦虑。

如果是这样的状况,或许你要提醒自己注意到是否将这份担心扩大化了,而由此有离婚的冲动是否合适?
再谈到关于老公总是站在公婆 哥嫂一边,让自己觉得像个外人,这也让你有离婚的冲动,可见这种被忽略感带给你很大的伤害。
而这部分就涉及到你们夫妻相处的模式了。在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提到家庭沟通模式中的四种姿态和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它们都是一种不一致的表达方式,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沟通和相处。
如果在家里一方经常用指责和抱怨的方式开始交流,无论交流的内容信息是什么,另一方收到的都一定是不友好的,被责备的、被攻击的感受。那么要交流的内容也早被淡化或者抛在了脑后,双方都会被淹没在糟糕的情绪和紧张的身体反应中了。那沟通
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不太了解你们的沟通方式,所以这部分内容就供你参考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
胡良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咨询师,OH执行师,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认知行为咨询为方向,愿意关注来访者的当下,陪伴并与其一起探索引起困扰的曾经,一起努力寻找解决问题和成长的方法。情感,婚姻,人际沟通,职场压
力,亲子咨询都是工作的主题及方向。咨询收费标准为300元/小时,如果您认可咨询师的分析,可以打电话62233783预约其进行电话咨询或面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