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随便跳槽的下场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3-11-21 | 239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便跳槽的下场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导读:很多人一直认为,自己跳槽,受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对自己的伤害更深。这对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个人资源的积聚,都极为不利,影响以后的事业发展。

 

    “跳槽”日渐成为一种潮流,许多年轻人把跳槽挂在嘴边。只要其他单位的待遇比现在的好,就立马“跳槽”。公司花时间和精力培养新进员工,但员工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经常是不打一声招呼就“跳槽”而去。
    有一位企业管理者说:“我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辛辛苦苦为企业培训的员工,一转身就跳槽了。”很多企业纷纷表示,他们不愿意录用一些频繁“跳槽”的人,因为这些人不成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没有准确的工作和人生定位。这种人留也留不住,不如不用,免得双方都浪费精力。
    一家公司人事主管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的太频繁了。频繁的换工作,并不意味经验有多丰富,能力有多强,而是说明一个人的适应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很低。如果他能快速适应一份工作,就不会轻易离开,换工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同时,喜欢跳槽的人,不能给人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什么工作都做不长久的人,让人想不到会是公司的问题而是他个人的问题。第一,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怀疑;第二,他对公司缺乏真诚;第三,我不能肯定他能够在我们公司做得长久。所以,这样的人,我们会十分谨慎。”
    从职场发展角度来看,大学毕业后第一个5年中出现的跳槽经历根本不能为自己加分,即使被录用也只能当新手培训;毕业后干满5到6年,可以被看做有些经验的人,可以作为熟练人员录用;毕业后干8到9年的工作可以重点对待。毕业后5年内跳槽次数越多,会得不偿失,从而会出现“报酬踏步不前”的状态。在别人每年都从业绩良好的公司里按部就班取得提成和红利时,你的踏步不前就是“水往低处流”了。
    研究发现,中国人更换工作的频率已经越来越快,平均5年换一次工作,而年轻人更是视跳槽为家常便饭。社会固然需要一种复合型和通用型人才,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更需要**技术型人才。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明出获得专利的新型产品,主要在于他们拥有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人才。因此,专家建议青年人要立足于自己的**,刻苦钻研,目光长远,不要因一时利益而频繁跳槽。
    毕业后,林达回到国内,到北京寻求新发展。以他的条件,很快在某心理咨询 器械公司谋到对外贸易的工作。不到一个月,由于对薪水不满,林达跳槽到了某4A广告公司。没几天,他又投奔了一家咨询公司。还没待几天,林达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俗话说:“滚石不生苔”,跳槽太过频繁的人,损失太大。因为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经常跳槽转行,往往容易成为“万金油”,即使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最后,没有公司愿意雇你。
    国企是很多人的目标,但分工太细、流动性差、纪律太多,单调的工作使齐帆很不满意,几年来,她一直在为“跳槽”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外企后,工作的压力、上司的刁难、同事的冷漠无不让她心灰意冷,悔不当初。加上上班路途遥远,无法正常下班,总也不能适应环境,心情郁闷,寝食难安。每当想到原来的单位和同事,她的眼圈禁不住发红,上班成了地地道道的煎熬。最终,她还是选择了辞职。
    职业选择是希望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从而发挥自我价值,有所作为。所以职业选择一定要慎重、认真,本着对自我发展负责的态度,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看低自己,准确定位,实现目标。

 

  • 全国最大免费心理公益热线:021-5168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