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问答信箱 |陆俊茜回复16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10-23 | 252 次浏览 | 分享到:

问题:

朋友家小孩刚上高一,一个多月前出现了以下症状,一开始是让我帮忙观察下,我今年刚考上华师大的应用心理系,也有三级和二级咨询师证书,但小孩的问题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以下是我的观察和询问后所作的总结,但也无法准确判断到底属于哪种心理问题,他父母十分心急,就想请教你们了。

1.社会交往方面,无法与人对视,回避对方目光。有时自言自语,声音细小口齿不清。2.有重复或刻板行为,磨鼻尖,抓耳挠腮。3. 心神不宁,不能专心做任何事情包括打牌,做作业,不自主地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坐卧不安。但对于自己乐意做的事能够集中注意力甚至忘我(如旅游时拍风景照)4.感官感受性过强,对声音等刺激反应特别强烈,易躁易怒。让他做任何事件(吃饭睡觉洗澡等所有日常活动)前总说“你不要讲话,让我调整心态,让我静一下",半小时左右稍微好转,然后就拖拖拉拉吃饭等活动。问他有什么要向妈妈沟通倾诉的,他说好的,刚一转神,又说烦死了,别讲话,让我静一静。无妄想幻觉。5.自幼孤僻,不善言辞,也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很少与身边人主动交流情感。“这两天出去旅游散心,与母亲也能开心地说笑。回到家以后又开始烦躁,自言自语,不让人说话,不肯上学。”6.智力正常甚至高于常人,去年考入苏州最好的重点高中。本学期开始在学校参加物理竞赛,全班就他一个,很受老师器重。做事苛求完美,好胜心强,常常盯着物理卷子思考到很晚。 7.与母亲依恋关系很强,过度依赖母亲,有些琐碎的事情都需要母亲代劳,与母亲语言交流较多。与父亲关系一般,“说自己压力这么大都是父亲逼的”对父亲有埋怨。(近期月考成绩下滑严重,父亲说了他几句,有时候父亲对他的拖拉行为不耐烦)8.一个多月来各种症状非常严重,父母就带他去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所以我认为他精神有问题,把他带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去咨询,医生说他有抑郁和燥狂的表现,开了米氮平和盐酸安非他酮,吃了药后,早晨起不来,上课上不好,作业完不成,故停药,三天后症状更明显,整天没有生机,也不愿吃饭,说爸爸逼迫他,后又去上海给他买了利培酮,因无色无味。“孩子对药物服用非常抵触,怪父母把自己当作精神病对待”。9.中考后考到苏州最好的高中,去年期末考试考到全校前90名,非常开心,因为老师如果前100名有希望考上211工程大学。今年成绩有所下降,近期月考滑到600名,非常沮丧。10.他是双胞胎中的老大,中考后由于分数差距,他进了最好高中,弟弟考到第二高中去,然后分开上学。弟弟住在家里,他住在租的房里,不肯住宿在学校。偶尔会跟父母埋怨说弟弟不懂事。(但弟弟性格较随和,各方面都很正常,也很乖巧。)11.父母都是医生,工作很忙,小时候对孩子陪伴过少。父亲对孩子比较严格,母亲则比较温柔。小孩本身性格急躁,凡事苛求完美。


咨询师陆俊茜回复:

您好,收到您的来信,从字里行间能切身感受到您以及您朋友的焦急的心情以及您希望能帮到朋友的愿望。

就您描述的来看,您朋友的儿子发生一些不太正常的症状在一个月左右(“一个多月前出现了以下症状”)。按照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来说,还未有达到心理异常疾病的病程标准。而照您对于孩子的一些描述“无法与人对视,回避对方目光。有时自言自语,声音细小口齿不清。”、“感官感受性过强,对声音等刺激反应特别强烈,易躁易怒。”等,仅能够推测这孩子可能有抑郁和燥狂的表现(同精卫中心医生的判断),至于后续是否会发展为疾病?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我深刻理解您朋友的焦虑情绪以及希望自己孩子好的愿望,但并不是很赞同您朋友的那些因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而做出的行为反应(“……父母就带他去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说爸爸逼迫他……”)。同时,我觉得家庭成员间密切的照顾、关心、合作、支持、依赖,是孩子获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尽管您朋友工作繁忙(当然这也是使家庭生活水准有所保障的途径,也是为了家里好),还是希望能分出点时间来给到孩子和家庭。
建议您朋友做家庭心理咨询,共同找出孩子身上发生问题的原因,将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