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问答信箱 |林淑芸400

问题:

孩子高二了,问他读书有压力否,他回答沒有,一点都没有,上课可否听讲,回答喜欢就听,不喜欢的就天马行空,读书为啥,回:考试。 没什划,沒目标,沒激情,不知道如何帮他  

 

 

咨询师林淑芸回答:

你好!从来信中的最后一句“不知道如何帮他”可以感觉出家长目前焦虑的心情,家里有一个读高二的孩子,明年即将面临高考,而他却对学习缺乏激情和主动性,尽管很想帮他,却无从着手,因此急于想寻求解决的办法。可以说在中国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父母为此担忧、烦恼,生怕孩子没能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而抱憾一生。

由于来信中信息量有限,希望下面几个问题能引起你的思考。

1、孩子的学习态度是一贯如此吗?还是在某个阶段发生过变化的?如果变化过,是在什么时候?那时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2、你知道孩子喜欢哪一门课吗?或者他在哪个领域比较有特长?

3、基于孩子目前处在青春期,对于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有没有和他探讨过?或者在平时与他相处的时候他自己有没有表露过?

4、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外,你有没有关心过他这个人?也就是说平时会多和他沟通吗?了解他在学校的生活,他的兴趣爱好,或者他的需求。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学勤奋、品学兼优,但有时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在无形中感受到压力,在觉得自己离父母所定的目标太远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因此合理的期望、平和的心态不仅能让父母降低自己的焦虑,同时也能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

从人格发展的阶段来看孩子目前正处在自我同一性阶段,自我同一性,即自我认同,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一个实现了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验:(1) 自己是独立的、独特的个体,是可以和别人分离的。(2) 个人的需要、动机、反应模式是可以整合一致的,从时间上看,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3) 所设想的自我与所觉察到的其他人对自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并深信自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及为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是被社会所承认的。

孩子处在这一阶段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也许他也的确从未真正想过,因此当被问读书为啥的时候,他会回答考试,可见他只是在为父母、为老师读书,而不是在为他自己读。对未来的迷茫使他缺乏学习动力,当孩子在这一阶段产生迷茫感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让他设想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有了远期目标,再慢慢推到近期目标,以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

如果孩子不愿意配合,不愿意设想,那说明孩子还不愿意将自己的心向你打开,给他一点时间,多关爱他,先建立好亲子关系,或者你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


做最好的自己!Y(^_^)Y

                                             ——林淑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