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话在心,而口难开,我怎么了?
问:老师,你好,我的问题描述如下:先说结论:不能自如的接受别人的馈赠或者恩惠,哪怕是极小的,简言之,经济活动中表现幼稚。事例一:与一男士相约爬山,饭点遇到山货小摊贩,我想买,但是怕他要帮我付款,所以一直谎称不饿,对方一直忍饿相陪,直到饿慌了自己买着吃了。我又觉得饿到了对方不体贴挺后悔。事例二:女儿生日本来约会了友人与她的孩子一起过生日吃饭,结果相约那天友人的妹妹妹夫带孩子同来,我没有准备多余的礼物,觉得尴尬,临时推脱了没去,只让孩子去了,友人再三相邀我还是拒绝了,自己也觉得不近人情而且还得麻烦对方吃完饭把孩子送过来,我的内心活动是若我去了,我付账她们肯定不接受,那么少去一个人可以少欠她们一点。朋友都是很好的人,但是一遇到这些经济活动我就特别不能自如的接受,弄得别人辛苦自己也累,老师能帮我分析一下成因以及给些修正的建议吗?万分感谢。
心理咨询师余辉回答:
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对于“不能自如的接受”馈赠的你来说,一定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这样敞开心扉,把真实的内心呈现在这里吧。
你对自己的行为方式,称之为“经济活动中的幼稚”,可见你的内心,对于这种方式也有着强烈的不赞同,甚至认为不是成熟的应对方式,不知道这是你自己的想法呢,还是曾经从其他人那里听到这样的一个评论呢?而不论是哪一种可能,我都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不愿意这样做,另一方面又总是“话在心,而口难开”,似乎表达自己内在真实的需要对你来说格外的困难,不仅仅是让自己身心忍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饥荒”,甚至也给你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困难。不知道在口难开的那一刻,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呢?是担心被对方“嫌弃”呢,还是害怕提出要求后自己会感受到内疚呢?又或者害怕自己内心被别人了解,感到不安?而不论是哪一种,当你选择了不开口,其结果却又给你自己的内心增加了内疚。似乎正是这种内疚,让你始终坐立难安,总是在事后觉得当初顾虑太多,做的不够,而真的让你回到同样的场景下,你又一次感觉“心口难开”。
许多人都有过内疚的感觉,而内疚时常帮助我们衡量出我们的做法是否恰当,以便做出调整或者补救。然而过多的内疚也常常让人面对选择左右为难举棋不定,继而时时陷入自责和后悔的境地。那么内疚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或许就要寻找一下这种感觉最初形成的情景了。通常来说,在我们小的时候,已经懂得一定的规范,道德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面对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规则,遵守又或是违背它,而当我们的行为违背规则时,来自父母师长的回应让我们感到自己错的“厉害”,久而久之,我们就可能形成对自己行为的不确定,以及对后果感到自责。这样的情绪模式持续发展,就有可能形成举棋不定,容易内疚,不敢表达的模式,甚至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注意到这种情绪,并对自己更加自责,感到更多内疚,继而让自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内心冲突不已。
当我们明白了这样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或许就有能力注意到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先尝试着体会自己的心情自己的需要,由己及人,慢慢就能够体会到别人更真实的心情,在回应时做到适度适时。当然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巩固。而如果这样的状况无法通过自己调整得到改善,你也可以到华大心理工作室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共同寻找应对的良策。
祝你早日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
个人简介:
余辉
上海二级心理咨询师
OH卡咨询师
华师大心理研究院一星签约咨询师,接受了精神分析,危机干预,催眠,沙盘等培训,具有丰富的热线咨询和面询经验,擅长情感,婚姻,人际沟通,职场压力等咨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