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露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来访者:李女士,53岁,公司财务人员 李阿姨来倾诉的时候,显得有些激动。36岁那年,因丈夫出轨,与丈夫离婚,当时,女儿小燕才2岁。
当青春期遭遇上更年期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导读:人到中年必须要经历一个特殊的阶段,调整身心,积极面对生活。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做好准备就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寻求帮助。

来访者:李女士,53岁,公司财务人员
李阿姨来倾诉的时候,显得有些激动。36岁那年,因丈夫出轨,与丈夫离婚,当时,女儿小燕才2岁。从那个时候,她不太敢相信男人,倔强好胜的她,选择了一个人含辛茹苦独自把女儿拉扯大。厂里效益不好,48岁的时候,她提早退休,现在一个人在外东奔西颠兼了三份差,想着为家里多补贴点家用。但是19岁的女儿却不争气,一点也不体谅母亲,不但不好好读书,还整天想着打扮,只要有点零钱,就去买衣服购物,光包就买了好几个。为此,李阿姨没少说她,小燕只是把头一低,一声不吭,李阿姨感觉到女儿越来越不听话,“皮越来越厚”,搞得李阿姨很抓狂。
最可气的是,女儿高中没考上读了个中专,现在中专毕业,参加三校生高考,她那些中专的同学考上了,她却还名落孙山。她中专快毕业的时候,曾被分配到必胜客实习,由于被客人投诉,虽然结果证明不完全是她的错,她也不能留在那里了。现在整天闷在家里,跟她说什么也不听,家务也不做,三天两头说头疼。
李阿姨认为自己的一生不算很顺利,但自己很要强,很努力,在外面工作、交际,人缘很好,还经常能帮助别人。现在,她就是想不明白,自己省吃俭用供养的女儿怎么就不如人家的小孩,家里什么都不用她操心,到头来连大学也考不上,实习也会出问题。自己已经50多岁了,女儿这个样子以后怎么办啊?李阿姨说到此处眼泪就下来了,实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分析: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从婴儿到老年的每个阶段都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期,每个成长期内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能认识到人成长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就能顺利度过这些转折期。而李女士和小燕也正好分别处在人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
1.青春期
随着生理发育的日趋成熟,这个时段的青少年心理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个年龄段的人开始产生了成人感,强烈要求独立,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影响已经趋于弱化,他们开始在家庭以外寻找新的认同,如趋向对于歌星、运动员、音乐、特别的服饰或发式的认同,并开始倾慕异性,注意自己的容貌和衣着打扮。
青春期是一生中最容易受伤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非常敏感、躁动和容易受暗示。此时的心理能量非常大,能量发泄的途径可以表现为吵架、打架等向外攻击;也可以表现为抑郁、消极甚至身心疾病对自身进行攻击。
小燕比较文静和内向,容易把外在的压力向内发泄,当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自己人际关系处理不协调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得压抑、自卑,兴趣减退,处理事务的能力就会降低。
2.中年期
中年期的妇女由于面临外表体态、生理功能等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家庭角色、工作角色等社会角色的变化,因而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同时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更年期的身体变化以及感受到了老化的威胁,也常常会出现心理不平衡,情绪上容易动荡和不稳定。
对于李阿姨来说,年过五旬,大半辈子都在为生计而操劳。因为生活的艰辛,她需要像一个男人一样坚强,不仅为自己,而且要为女儿撑起一片天。所以,她不允许自己去碰触内在的脆弱、柔软的一面,无论在哪种场合,她都表现得坚毅、果敢和谈笑风生,生怕别人看出自己的无助和软弱而看不起自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在身体、心理和工作方面积聚的压力和情绪越来越多,当一向乖巧的女儿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不合她心意的时候,这让她产生了深深的无助感和失落感。
建议:
人到中年,李女士需要卸下“防御的盔甲”,让心中的女性气质慢慢加强,从干练、理性、敏锐的主掌家庭与工作事务,到愿意示弱、忍让并以更柔软的方式处理和孩子的关系,慢慢地让女儿学会一同去承担家庭的责任。
一、尊重自己,接纳自己,无论是否成功
尊重自己就是接纳自己的脆弱和无助,不强求事情都要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式发生,让事情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学习包容和宽恕,甚至接受“失败也是可以的”。也允许自己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学习接受别人的关怀和照顾。
假如别人的状态、话语和行为让她感到伤心,可以诚实地向别人承认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感受,意味着尊重自己,有能力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受。比如说,当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愤怒、悲伤、厌恶等否定性的感受时,放下妈妈的身段,和女儿平等地交流彼此的感受,这意味着一种良好沟通和情绪释放的开始。当自己变得柔软、平和的时候,也许转机就来了。
二、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分寸。
孩子在10岁以后就有了行为能力,家长越尊重孩子,孩子就越发自尊,对自己也更加负责。首先,李女士要认识和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建议李女士 “少说多听”。越是对女儿的行为限制过多,管得太细,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充满不确定性,缺乏自主,没有自尊感,遇事容易产生羞怯和疑虑,甚至逆反。在具体的操作上,最好是70%的观察,30%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少一点唠叨,说话点到为止,让孩子有时间去思考和领悟。
其次,尊重孩子首先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要轻易拿孩子和别人做比较;对孩子前途或者职业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
最后,在需要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分寸:
1.避免质疑和轻蔑、讥讽的口吻。当孩子觉得和妈妈说话不自在,或者说话得不到肯定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沉默。
2.不要在公开场合或者当着亲友、邻居的面责骂孩子,或者向外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不是。
3.在看不惯孩子的举止行为的时候,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察觉。不要依据自己心情的好坏或者感情冲动来指责孩子,允许孩子沉默,不穷追猛打。
不管喜欢与否,我们置身的时代信息发达,充满机遇、诱惑和风险,这个与李阿姨成长的年代大不相同。但是无论我们处于那个年龄段,想让自己以后生活得更好,都需要心理上的调整,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
爱孩子就给孩子自由,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让孩子去承担责任。
同时,让自己慢慢放松下来,柔软下来,多一分宽容和慈悲,和孩子一起分担,一起成长,共同创造以后快乐的生活。
文/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