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心理热线室 | 一次电话进行的异地自杀危机干预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5-10-20 | 506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窦爱君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微信号

2014年9月6日上午,10:06,华大心理研究院热线值班室,夏冬艳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大约交流五六分钟后,转头惊慌地对我说:“窦老师,怎么办?他要割腕,对方在割腕自杀,怎么办?!”夏老师是新来的接线员,丝毫没有危机干预的经验。

我脑海里迅速闪过一年前自己曾经独立做过的那次自杀危机干预:借助26分钟的手机通话,我成功地劝说一位女士从浦东建筑工地的高架上慢慢走下来,放弃了自杀行动。

于是我果断地对小夏说:“你问一下他,看可不可以把电话转给另一位老师,请另一位老师来陪陪他?”我看了下手表,此时是10:16。
对方同意了。我接过电话,心里默默提醒自己:贴心陪伴、默契配合、灵活指导!有了这个护身秘诀,尽管心是收紧的,还是表现得镇定从容、温和温暖。
“您好,谢谢您愿意和我说话,请问怎么称呼您?”
“嗯——,我不想说名字,就叫我X吧。”不是姓,也不是名,而是模模糊糊的一个字的昵称。

“好的,小X,请问您在上海吗?请告诉我您现在的具体位置,好吗?”

“我不在上海,是外地的。我不想活了,现在我在妈妈的坟墓前。”

“哦,要过中秋节了,想妈妈了,是吗?”我轻柔地回应。

“妈妈患胃癌,半年前去世了。之前她生了很长时间的病,我很难过。我有抑郁症,身体状况很不好,一个月前刚动过手术。妻子也和我离婚了。我跟爸爸关系不好,分开住着。”电话那头传来轻轻的啜泣声。

“嗯——,您很难过。这一会儿身体怎么样呢?”

“我刚才拿小刀割腕了,割得不深,在流血,没伤到脉搏。”

听到流血,我的心揪了起来。同时又揣摩他说话的语气,虽然显得很消沉,但并非少气无力的,还是有一些底气的,这又给了我一丝宽慰。

“哦——,那还好,你的附近有没有心理咨询 ?快快去包扎一下好吗?”我心疼地提醒。

“我不去心理咨询 ,我不想让人知道。没事的,反正我已经不想活了。”他的语气里既有无奈又透着执着。

“您有没有值得信任的同学呀、朋友呀,可以联系的?”

“没有,现在没有人值得我信任。”

“那可以去找爸爸吗?跟爸爸住在一起?”

“不要,不能让我爸爸知道,怕他担心我。”

“您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在为爸爸考虑,不想让老人家担心,您的心好柔软,您对爸爸是心疼的、在乎的。”

“可是我和爸爸关系很不好,不能交流。”

“嗯,慢慢来,现在血还在流吗?很疼吗?”

“不要紧了。”

“哦,能告诉我您的年龄吗?”

“34。”

“谢谢!能告诉我您的电话号码吗?”

“不想说。”

对方忽然挂断了电话。


此时是10:24。另一位接线员高祥老师果断敏捷地在座机上查到了对方的手机号码,叫上我和小夏一起到隔壁办公室汇报。

值班的陈老师一听到情况,立即从椅子上站起来,一边安排办公室的另一位年轻女老师在电脑上查那个手机号码的所在地(很快查出来自某省X州),一边快速拔打了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心理危机干预督导吕慧老师的手机。吕老师听了陈老师三言两语的简短汇报后,立即请陈老师把手机转交给我,要求打开扬声器,听我简短汇报后,迅疾雷厉风行地发布了指示:

“窦老师,你们做得非常好!现在我宣布,我们进入危机干预状态,危机干预行动小组紧急成立,由窦老师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执行,其他老师协助配合,我来进行电话督导,现在起我们就是一个团队。接下来请大家这样做:第一,拨打X州110,请当地公安协助,查询手机所在的派出所,再请派出所查到他所在的位置,派人到他身边去。第二,继续打对方的手机,联系上他,稳定他的情绪,取得他的信任,保证他的安全,再想方设法请他提供两个熟悉的人的电话号码,家人的若不给,就要亲戚的,或同学的、朋友的。要到电话之后赶快联系对方到他身边去。还要请一位老师负责记录,把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中间有任何情况及时打我这个电话,我随时给大家提供督导和支持,必要时我会赶到你们身边。好,老师们辛苦了,开始行动吧!”

吕老师语速非常快,但字字清晰,铿锵有力,如一声声号角,将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调动到饱满的状态。而那一声声恳切细致的指引,又让我们心里好踏实,行动方向很明确。


此时是10:31。我先拨打了X州110,告知对方情况请求协助。几分钟后110给了我们派出所电话,我立即打过去,向值班人员讲明情况,并告知小X的手机号码,请他们安排人去看看,避免出意外。值班人员说需要请示领导,让我们等一等。等待期间,我继续不断拨打小X的手机,但一直得到的提示是“手机已关机”。

11:00,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打过来,我迅速拿起话筒,里边传来小X的声音:“为什么要告诉派出所?我不想让人知道。”

“对不起,我们刚才联系不到您,很担心您的安全,不得已请公安协助,这完全是为了保护您的身体安全,请理解我们的善意。”

“好吧。我把刚才那个号码扔了,现在用的是我妈妈留下的手机号。”

“哦,你还保留着妈妈的号码,谢谢你愿意再次联系我们!”

“你们不用管我了。”

“现在你在做什么呢?”

“我准备回家,睡一觉。”

听到这话,我松了口气,因为他毕竟要离开妈妈的墓地了。

我又关心地问:“手上的血还在流吗?”

他说:“不流了,我找东西把它扎住了,血已经不流了。”

“嗯,好的。只是会不会受感染呢?还是去心理咨询 或医院给伤口消消毒吧,好吗?”我很小心、很关切地提醒。

“不用,我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流血了,不要紧的。我身上有很多伤,都是自己慢慢好的。”

我心里一揪,心疼地问:“哦,那你的很多伤是很早就有的,还是最近有?”

“我昨天晚上就有。”

“那是怎样的情况,能告诉我吗?”我轻轻地、体贴地问。

“昨天晚上我烫了肚子,肚子烫伤了。”

“现在还痛吗?”

“现在好像不痛了,但是还有一些感觉。”

“现在你开始往家走了吗?家远不远呀?”我继续关切地问。

他说:“不远。”

“你要多长时间?是走回去,还是怎样?”

“走回去。”

“大约走多久呢?”

“十几分钟。”

“接下来,你希望我继续通着电话陪着你走呢,还是等您到家之后打电话来,或者我打过去?”

他说:“不用了。”电话随即挂掉了。

我又松了口气,因为知道他是往家走的。这时已经11:30。向吕慧老师汇报了最新进展,吕老师大大肯定了我们的做法,指示我们继续联系。

11:50,我再次打通他的电话,他说他已经到家了。我提醒他先吃点东西,然后好奇地询问:“原来你是在妈妈墓前的,现在能回家休息,我们很欣慰。你也很了不起,能够调整刚才的情绪,有积极的行动。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力量让你从先前的决定里走出来,选择回家休息的?”
“因为你们报警了呀!”

“我们报警不是为了让警察抓你,而是因为我们在上海,没办法到您身边,我们很牵挂您的安全。报警让您不舒服了,很抱歉,请理解。”

“你们报了警我就不能死了呀,因为我不想让我爸爸知道,不想让他担心。”他的语气显得平和多了。

“嗯,如果没有报警,如果您真有了什么不测,爸爸最后还是会知道的呀,是不是呢?”我继续温和地说。

接下来他向我讲述和爸爸的关系多么不好。我用心听着,然后说:“听下来,你和爸爸关系不好,但是在你最难过的时候,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最牵挂的人还是爸爸,你不想让爸爸为你担心。”

“我不牵挂他,我以前做事,我们两个人脾气都很急,互相都不贴心的。”

“那么,我可不可以理解,爸爸很牵挂你,你也很牵挂爸爸,但是你们俩不能很好地沟通,这种牵挂、这种爱就不能够表达了,是这样吗?”

他表示同意我的说法,情绪显然平静多了。


危机干预到这一步就可以了吗?还不能结束,因为吕慧老师电话里反复提醒和强调,我们一定要保证有人到他身边。可能是被我们诚恳负责的态度打动了吧,小X先后给了我们两个电话。一个是同学的,打过去,对方关机。另一个是他的心理医生的,打过去,通了,又被挂了。再打,对方说正在开车不能接电话。最后打通了,医生说,昨天小X的确来过医院,他的情况必须住院、必须吃药,靠心理咨询不行的,但他就是不愿意住院。

我又给派出所打电话,对方说已经电话联系过了小X,他没问题了,不用派人陪。


这时已经下午2:15,吕慧老师要求我们不能放弃,继续联系小X,保证他的安全。

我电话打过去,告诉小X:“我们正常下班的时间早已过了,但危机干预还没有结束,我们必须确保您的身边有了人才可以放心。”

小X说:“好吧,我现在去我师傅那里,她离得很近,几分钟就到了。”
2:25,我再次打过去,小X说:“我已经到师傅这里了。”

“好呀,请师傅接一下电话。”

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告诉我们小X确实在她那里,没什么事了,一会就会回家,让我们放心。

挂了电话,把情况汇报给吕慧老师,吕老师亲切地说:“窦老师,你们做得非常好,很成功!这个危机干预到这里可以暂告一个段落了,后续的随访由我们酌情处理,你和几位老师辛苦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谢谢,非常感谢!”


这时,前台的老师提醒我们,座机上收到两条手机短信,是小X先前发来的,显示的时间分别是12:05、12:45:

“老师们好,谢谢,中秋快乐,真感谢,从妈妈生病以来,我没敢流泪一次,怕她伤心,我总是在她面前说说笑笑,我都不知道,是怎样装扮成这样的。好了,现在,轻松多了。昨晚,跟我朋友说,没有人,让哭,今天终于有……”

“谢谢,谢谢你们,在我身上花了这么久的时间,对不起,第一个号码,是我心理主治医生的。就她非要我住,不然就不给我开药。其实,我很怕她,不想让她知道,让你们白白花费了很多时间,麻烦你们不要告诉她好吗?”

我略加思索,马上针对后一条短信做了回复:“为了您的安全,我们已联系过医生,她很关心你,希望你尽快心理咨询。现在知道你已安全,我们不会再和她联系的,也不会再打扰您,请放心。您多保重自己!”

随后,这两条短信和我的回复一并转发给吕慧老师,吕老师回复说:“……今天这个危机干预你处理得非常棒,辛苦你了!我们已经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了,……”


晚上6:29,吕老师再次发来短信:“根据我的经验,有的咨询师在做了危机干预之后,会申请督导!如果你有任何的需要,请随时和我联系,我会依据你的要求尽量帮你做安排!这是我应该为你做的,请有需要的时候不要有任何顾虑,我们是一个团队,彼此的支持非常地重要!我们在一起!今天,你辛苦了!”

哇,好被体贴,好被珍惜!

未曾谋面、今日有缘的吕慧老师,不禁教会了我如何妥善周到地处理危机干预,更让我深刻体验到了她那份对社会、对陌生的求助者、对自己的接线咨询师细致入微的贴心关怀!

我回复道:
“非常感谢吕慧老师极**的指导和贴心支持,还有小夏、高祥、办公室两位老师、前台老师的密切配合,今天的一切很圆满,很欣慰!去年7月30日因特殊原因我在另一个地方独立进行了一次自杀危机干预,虽然也很圆满,但之后内心情绪很复杂,放不下牵挂,所以寻求了一位心理博士朋友做督导,情绪才得到纾解。这次因为您的指导和团队合作,很有力量,之后没有任何担忧、牵挂,回家睡了一觉,此刻身心很放松。非常感谢您的贴心建议!有机会再请您多指导!”

吕老师贴心地回复到:“嗯!好的!今后有任何需要我们都保持联系!那你早点休息,晚安!”


几天后的9月10日上午,吕慧老师给我发来短信:“窦老师,你好!今晚6:30在淮海路的工作室,我有一个对新进热线员的岗前培训,关于危机干预那个部分,我会把那天的案例作为例子进行讲解,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去听一下,我有说得不完善的地方你也可以做补充!同时也想认识你一下!如果你没有时间也没有关系,我们今后有机会见面的!谢谢你!”

那晚培训结束后去坐地铁的路上,吕老师听我介绍说当时是小夏老师第一个接到的电话,立即很关心地问身边的小夏:“哦,对于第一个接到危机求助电话的老师,我们也会提供督导,小夏,你看要不要为你安排?”

小夏笑着说:“不用了,谢谢吕老师,我没问题的!那天幸亏有窦老师在,窦老师很有经验,我有依靠的。加上您不断指导,整个过程做得那么好,我也学到了很多,情绪一点没受影响,反而很自豪很开心呢!”


这样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珍贵,让我有很大的触动。一个是,因为去年有过一次危机干预的经历,所以这次做起来比较淡定从容,这是我做得特别好的地方。第二个,我特别感谢吕老师非常贴心的指导,每一步有条不紊,没有疏漏,没有担心的后患。第三点感触是,在生命最绝望的时候,我们外部有力有效的联合干预,的确能够让事情发生逆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我们共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