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为家庭疗伤
    发布时间: 1970-01-01 08:33    
没有哪个家庭希望自己的家庭被指导,所以家庭治疗师并非指导员。

为家庭疗伤

——王琳丽家庭心理咨询理论与实操课程小记

文|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闾婧

课堂金句:

  • 没有哪个家庭希望自己的家庭被指导,所以家庭心理咨询师并非指导员。
  • 以修正父母的心态进入家庭,就会成为批判者。我们要去了解和感觉,批判无用。
  • 如果孩子反复遭父母责罚,我们应该观察孩子身上有什么在吸引父母反复如此。
  • 男孩愿意被父亲管理,因为这个过程中可以与父亲暗自较量。
  • 孩子通过不断的违规来了解边界。
  • 对权力收放自如的人才是权力真正的归属者
  • 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孩子生病跟重大事件有关,如果两个都生病说明有着代际传承的因素在其中。
  • 呕吐的动力学意义可能还有吐出情绪,切断亲密的联结,对性别的否认或无从表达的困境。
  • 观察代际传承可以从姓名去谈,因为家长的愿望都在名字里,而愿望是价值观的一部分。
  • 家庭中不一样的价值观很正常,关键是家庭成员如何面对彼此的不一样。
  •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对孩子有益处,而为了达成一致互相争执反而会使孩子混乱。
  • 父子关系太紧密,多半是竞争关系。
  • 一个人如果在家中过分放大自己的社会角色,多半因为他在家庭中没有位置。
  • 在家庭中有密度的争吵说明联结,吵架是亲热的表现,对比争吵,孩子更害怕冷战的家庭。
  • 孩子尿湿裤子也可能是对亲子间身体亲密的一种呼唤。
  • 婚前无论男女都会有抑郁发生,因为这是与原生家庭的一种分离。
  • 在2岁时控制没有发展好的孩子,到青春期就会重现“不”的态度。
  • 婚姻就是逐步接受对对方失望的过程。因为走入婚姻的人都是带有幻想的。
  • 个别心理咨询与家庭心理咨询最大的区别是:家庭心理咨询从不会垂直去关注一个人,而在于观察关系。若要照顾某个成员的情绪,可以发动家庭去照顾。
  • 每个人跟钱的关系就是自己跟父母的关系。
  • 孩子咬手指跟攻击有关,他隐藏了很多愤怒。

 

  期待了一个月的后三天家庭心理咨询课程终于开始了,这三天的课程讲的是实打实的应用,我们听到王琳丽老师对于家庭心理咨询理论更深度的解析,看到老师两度把咨询室带到现场,亲自为我们示范咨询过程。感受到大家在咨询师、来访者、观察员的多角色模拟训练中,越来越有自信。就像王老师所说的,家庭,如同一株植物,看似简单,地下却盘根错节。当我们学着立体的看待家庭,那颗急于辨别是非对错的心也会渐渐平息,它告诉我们,不管对人还是对家庭,别做放大缺点的啄木鸟。

 

家谱图,凝视家族的年轮

  学画家谱图是第一天课程结束时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用特殊符号和线条画出两系三代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人格特质。我的图很简单,因为有了孩子不用画父辈的兄弟姐妹了,我窃喜省时省力之余也不禁感叹家族人丁渐渐稀薄的落寞,在描述核心人物的人格特质时,我发现我与父母的特质,我先生与公公婆婆的特质,我与先生的特质,以及儿子与我们的特质都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这就是养育中的代际传承。第二天课堂讨论时,我见识到还没有孩子的其他学员所画的家谱图,那错综复杂的线条简直把人绕晕了,但若没有这样的梳理,也许我们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家族有这样的回顾与追溯,老师布置作业前表示,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打电话问,也可以保留一个问号,后来老师解释说,我们最后选择的问还是不问,正反映出我们与家族其他人的亲密度,当我们的图上有太多的问号,这样的一个迷宫型的家会走出什么样的孩子?当一个家族有很多非正常死亡时,我们要看看谁承担了恐惧,扛住了情绪。当这个家族有许多人离异时,我们要看看为何关系不能持久,而是谁承担了保护家族稳定性的责任?当你对配偶的家庭不了解时,可能是夫妻关系不够亲密也可能是丈夫在远离家族。当一个人要缅怀去世的亲人,最好的途径就是去追溯家族,回顾他的一生以及他的起源。

 

镜映,三面镜子


  镜映理论我们很熟悉,老师的法宝竟有三面镜子,听起来又有趣又有深意。如果扰动是家庭心理咨询的核心,那么这三面镜子就是成功扰动的秘密武器。第一面镜子是放大镜,它用来放大家庭中的积极资源,因为只有资源才是推动家庭前行的力量。我们发现王老师在上课时也常常拿着这面放大镜,比如提炼学员发言中的亮点加以描述。比如模拟咨询后只让小组成员总结优点。纵观平时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这面放大镜也很好用。第二面镜子是缩小镜,它缩小的是家庭的问题,咨询师很容易发现家庭的缺陷,难免变身找缺点的啄木鸟,待到遍体鳞伤的家庭呈现在眼前,他们就会绝望的问,那该怎么办?而我们的咨询师也没有把握缝合伤口。过多的问题会让人失去力量与希望。第三面镜子是平面镜,它如同摄影机的镜头一样真实的呈现出家庭的互动。来访者甚至可以通过咨询师来“倒带回放”来观察自己与家人的吵架模式。这样看来,这三面镜子用的好,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做咨询,都能事半功倍。

 

精彩的现场访谈

  三天中,王老师两度亲自展示咨询过程,是极精彩的一段。我们在赞叹之余也看见了真实的差距与努力的方向。老师笑着说,做家庭心理咨询,你们要学会发动群众“斗”群众。
  案例是一位16岁的少年,频繁偷窃同学的东西,已持续了5年,面临被老师送去工读学校,焦急的父母陪同孩子一起来做咨询,希望制止孩子的行为。在模拟训练时,感觉到来访者往往纠结于问题的表象,而咨询师怎样提问才能深入访谈是最难的,这时循环提问就像一把搅拌勺,慢慢扰动起尴尬的僵局,看了老师亲自做咨询才体会到什么叫不被问题催眠,什么叫从假设提问,什么叫有选择性的循环提问。
  老师:“对妈妈刚才描述你的这个行为有什么想法?”
  孩子:“我是拿了别人的东西,我是做错了,我也想改的。”
  老师:“听起来你把这个房间作为检讨室在用。”
  孩子:“恩,我觉得我是做错了。”
  老师:“我想这些事情对成年人来说都觉得是错的,你说的是拿,但你的妈妈和老师用的是”偷“所以我在想你刚才在这里检讨你的错,有人惩罚你么?
  孩子:“是的,妈妈爸爸都打过我,同学也会对我另眼相待,有些好同学都不跟我玩了。”
  老师:“看起来,一方面你知道拿东西这事在你这个年龄发生显然不合适了,与此同时你也发现因为这事你的父母还有你的同学跟你的关系都在发生变化,我想这些比你去拿东西更让你难受吧,那你是怎么调整情绪的呢?
  孩子:“我成绩本来就不好,他们也不看不起我,既然这样我也不用多跟他们来往了,我就管我自己“
  老师转向父母:“你们呢?你们觉得小孩现在这个年龄他遇到这样的困难,他也觉得不对也受到了惩罚,但是好像他没法管理好自己,你们的猜测是什么?
随后父母开始讨论……
  我注意到在咨询中,老师面对孩子的措辞非常小心,并不提“偷”字,而且也从不直接问为什么。一方面“为什么”是一种质问,会影响关系的建立,再一方面质问下的答案很可能是对方为了防御的合理化解释或者陷入茫然无应。
还有一个案例,母亲带着17岁怀孕的女儿来做咨询,母亲要女儿打胎,女儿却要生,两人关系紧张。女儿对来做咨询是比较排斥的,而我们也看到老师的提问是怎样步步走心的。
  老师对女孩的提问:“怀孕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过几个月你也要成为母亲了,你怀孕时最先告诉谁?”“怎么告诉男友的,他的反应是什么?”“我想知道,你在知道怀孕那一刻时是怎么想的,对孩子有什么期待吗?比如是男孩还是女孩?”
关于共情:“听起来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左右你,男友要你生下孩子,妈妈要你打掉,而你好像没有决定权。”“感觉男友的家庭对你的照顾让你无法拒绝。“”听上去你要这个孩子并不让你开心““妈妈说的对,但困难的不是判断对错而是无法对未来做一个决定。“
  关于循环提问:“听上去你妈妈的反对很激烈,好像孩子生下来你就会被毁掉一样,那我们听听妈妈会怎么说?“”当妈妈说很正确的话时,我看见女儿就在叹气,她在难过什么?”
关于初始访谈的总结:“你让我感觉到你的男友和他的家庭对你非常重要,以至于不要这个孩子你可能觉得会失去他们。”“现在如何决定你还没有答案,但身体是你的,孩子也是你的,我希望看见你有力量为自己做决定。”

 

从6根小木棍看到……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跟我们玩的一个小游戏,她让我们分成3个人一组,用6根木头筷子尝试拼出4个等边三角形。大家拼得热火朝天,瞬间思如泉涌,发明出好多拼法但都不成功,最后王老师让成功的小组上台演示拼法,我们就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必须有一根筷子竖立起来,形成立体的三角形才能完成。老师笑着说,这个游戏是告诉你们要做好家庭心理咨询,必须有立体的思维,而非单一的平面的视角,那样很容易陷入问题。于是我们看到,家庭心理咨询的辅助工具也非常立体。有让咨询师临场摆弄大活人的家庭雕塑,咨询师根据自己的感觉把来访家庭的站立位置,姿势,彼此间的距离像摆弄棋子一样摆好,然后再让来访家庭成员按他们的感觉摆弄现状和理想中的舒服的位置,这其中把语言无法澄清的关系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从现状到目标,还要跨出几步?需要做点什么要步子跨得很大?都可以引发家庭成员的思考。还有令人难忘的仪式技术,让控制型的父亲抱抱已成年的儿子,体会儿子已经长大,不再是时时刻刻需要照顾的孩子了。让将要离婚的夫妻背对背拉着手,在不放手的情况下努力转过身来看着对方,让他们体会到放手很容易,要在一起就要互相配合,一起努力。

家庭作业,一件容易的小事


  王老师说,在家庭心理咨询中,经常会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处在重重矛盾,沟通不畅,已经丧失了部分功能的家庭,也许一件简单的小事就能产生微妙变化。家庭作业常常只从最容易的小事做起,有时候是妈妈为儿子炒一盘番茄炒蛋,妻子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与丈夫坐下来一起听,夫妻一起去散步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只负责听,不超过5分钟,下次再轮换或是默默记下一周中丈夫为妻子做的事。做完这些家庭作业后彼此不讨论,再带入咨询室来谈论感觉。这些小事就像投入死水的一粒小石子,为僵化的关系拨开圈圈涟漪,我深深感到,主宰人的是情绪,而主宰情绪的是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宰着个人的幸福,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你做了什么别人才会回应什么,而客观世界的是非对错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三天的课程收获满满,虽然我们在模拟训练时依然稚嫩笨拙,但仿佛有什么不一样了。当我扮演咨询师时我在学习耐受新手的焦虑,挡住面对冲突时习惯性的退缩。当我在做观察员时我清晰的看见了咨询师抛出的问题怎么游走在家庭关系里,什么时候尚欠火候,什么时候又打开了缺口。当我扮演来访者时,我感受那份角色的情绪,体会着咨询师哪一句触动了我的内心。而小组成员的讨论与互助也极大程度的激励着我们彼此,感谢王老师的“教”必躬亲,您的认真执教也体现着您作为心理心理咨询师的优秀本色,接下来我会按您给出的建议那样去做,去做咨询,去接触案例,那才是最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