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批评孩子时,你尊重孩子了吗?
    发布时间: 1970-01-01 08:33    
如何批评孩子,不管在什么时代,不论对什么样的父母,都是一个很切身、很现实、很棘手的问题。有心理学家指出,如何批评孩子,对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 秦翠琴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批评孩子,不管在什么时代,不论对什么样的父母,都是一个很切身、很现实、很棘手的问题。有心理学家指出,如何批评孩子,对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剥夺孩子的主动性,毁掉孩子的潜能。

 


避免对孩子使用“挖苦”或“讽刺”的言语
大多数的孩子,在面对大人或高年级的伙伴时,都会有点自卑,感觉自己身体小、力量弱、缺乏知识、经验和智慧,强烈地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孩子的一些幼稚行为的时候,决不能使用带讽刺或挖苦的言语。

有一位老教师说,他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下象棋,就想把儿子们培养成职业棋手,为此投入了极大的、满腔的热情。大儿子二年级的时候,他开始教。但是,觉得孩子的进步没有他期待的那么快,常常不经意地讽刺孩子。终于在两年后的某一天,他又非常生气地对孩子说“你怎么像个一年级学生”,孩子一气之下掀翻棋盘,从此以后,再也不碰象棋了。


这位老师后来改变策略,在教小儿子的时候,一改以往的做法,坚持不讽刺、不挖苦孩子。小儿子学的非常投入,进步也很快,六年级的时候,还参加省里的比赛并获得了奖。虽然小儿子最后没有成为职业棋手,但业余时间还一直活跃在棋界。作为亲兄弟,两个孩子的先天资质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由于父亲指导时的的态度及言语不同,可以使孩子的兴趣不断发展,也可以毁掉孩子花时间培养起来的爱好。


我女儿三年级的时候,在他们期中数学考试之后,她说他的一个同学有很多天非常地不开心,情绪极其低落,在课堂上也没有以前活跃了。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他妈妈看到他的数学卷子,说了一句,“这样的问题怎么会错呢,连一年级都会做。”这个同学对我女儿说,当时他觉得就像受到了什么侮辱一样,心理非常地难受。女儿在讲述同学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情也是极其难过的,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当时我就想,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自己一定不能这样对待孩子。


当然,我们的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也不会因为父母一两次不经意的讽刺或挖苦,就一蹶不振,就停止成长。我们的父母也不是神仙,我们也会有喜怒哀惧,也会犯各种行为或言语的错误。只是,我们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清楚地知道,孩子自己渴望长大的愿望,比父母期待的要强烈得多。

 

养育过孩子的家长都知道,三到四岁是孩子的第一逆反期,这时的孩子,就有实现自我意志及自我价值的愿望,有强烈的长大感。他们非常想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以为大人能干的事情自己也能干,常常逆着父母的意愿说“不”,希望父母和身边的人接纳“我长大了”、“我很能干”的自己。连三四岁这么小的孩子,都有如此强烈的成长愿望,何况是更大的孩子呢?


如果家长不理解或无视孩子成长的愿望,对高年级的孩子说“像个一年级学生”;对低年级的孩子说“像个幼儿园孩子”;对两到三岁的孩子说“你像个婴儿呢”等等,就相当于在对孩子说“你做得不好”“你退步了”,“你没有长进”等等,经常这样说,就会给孩子消极的暗示,造成孩子扭曲的想法:“我反正长不大了,无论什么时候我只能是一年级......”等等。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孩子会感到非常的悲惨。也许孩子再也无法努力、再也提不起精神和干劲来了。还有可能会加强孩子的劣等意识,使孩子停止成长,长大以后也很难脱离幼稚。


在现实社会中,孩子有可能被老师或其他人说“你真幼稚”“你像一年级学生”等等,但不管别人怎么说孩子,做父母的绝对不能这样对待孩子。只要家长理解孩子,正确地鼓励孩子,正确地肯定孩子,孩子一定会相信父母的评价,进而努力奋发向上的。

 

不要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多年前在校门口接女儿的时候,经常碰到有家长们在一起聊天,话题大部分都是关于孩子。“我儿子皮得很,真烦人。”,“我女儿很任性的。”,有些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这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的。”“这孩子做事马马虎虎。”“这孩子就知道玩。”等等。真不知道这些家长是想用这方法刺激一下孩子,来促使孩子改变呢?还是特意列举出孩子的缺点,以表示自己的谦虚呢?


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请客吃饭时说“没有什么好吃的,粗茶淡饭,请随便吃点吧”,送人礼物时说“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介绍自己的孩子时“犬子”等等。如果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人,听到这些会感到奇怪:请客人吃饭为什么说没有好吃的?让客人吃粗茶淡饭真失礼,自己的孩子怎么是狗子?等等。


孩子在中国接受教育并长大之后,会明白这些话不是真心话,只不过是一些场面敷衍话而已。但问题是,孩子小的时候不可能理解这些场面话的。和孩子没有关系的场面话也就罢了,但当着孩子的面,向第三者聊孩子的“缺点”或“不良行为”等负面的话时,其结果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无端地让孩子有一种屈辱感,导致孩子真的变成如妈妈所数落的一样。

 


前段时间,有一位小学生的妈妈问我:“为什么我家孩子最近的英语成绩总是在下降呢?”当我看见这个孩子的时候,他怯怯地说:“因为我记不住东西。”我让孩子的妈妈好好想想:孩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位妈妈想了一会儿说:“记得有一次,曾在校门口和其他妈妈说过’我家的孩子没有你家孩子聪明,他记忆力差......’。”这位妈妈本想谦虚一下,可是没想到差一点毁了孩子。


家长们要懂得,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也会留意到自己的一些问题或缺点。对于自己的缺点,孩子自己会感到很难为情,也很想克服。


孩子们一般有这样的心理:“家里人知道我的缺点,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我绝对讨厌别人知道我的缺点。”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心理,,把孩子的缺点暴露在别人面前,孩子不仅会感到屈辱,同时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你说我不行,那我就不行吧。


另外,对于更小一些的孩子,他们可能还不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缺点或问题,但即便这样,也不应该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或拿孩子的缺点说事。如果听到家长多次反复说自己的“缺点”,由于暗示的作用,孩子真的就会成为那样。

 


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孩子是单纯的,会全盘接受父母向别人讲的有关自己的评价。所以,不如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当别人表扬自己孩子的时候,开心地回应“谢谢!”;当妈妈们聚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时候,挺起胸膛说“是的,我女儿学习是很努力的。”“我儿子自己的事都是自己做的。”“我孩子上课很专心”“我孩子练习钢琴很认真”,“我孩子喜欢运动”,“我孩子很关心奶奶。”经常听到家长们发自内心的肯定,孩子怎么会不越来越好呢?


作者简介:秦翠琴,女,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二十余年猎头公司经营管理经验,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系统学习心理学。擅长: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职场减压、职场人际关系、沟通技巧、亲子关系、孩子教育、婚姻家庭等的发展性咨询。可以用日语流利地进行咨询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