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携程亲子园事件”:
华大百名咨询师联合发声——我们准备这么做
携程亲子园事件不断发酵,作为母亲,看了肯定会愤怒,作为一个母亲(父亲)又是心理咨询师的,又会是怎么想呢。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有持证的职业心理咨询师三百余人。连日来,在华大咨询师的各个群里,对这一事件的讨论非常热烈,在此,我们采摘部分咨询师及专家的发言,这些发言,对当事人的家长,对所有的父母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保护孩子,避免二次伤害
华大国家首批职业咨询师 婚姻咨询专家 唐海东
从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可以看到,事件发生后,当事者的家长异常愤怒甚至失去理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情绪对孩子是有害的,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它将会强化对孩子的伤害,甚至导致二次创伤。所以,当事者家长的这种情绪发泄时应该无条件地回避孩子。
家长的情绪在孩子面前保持稳定尤为重要,对于那些孩子来说,治疗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的反应。如果父母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氛围,减少让孩子觉得“自己身上发生了可怕的事情”的感觉,不在孩子面前放大该事件,积极地让孩子接受治疗。那么,孩子才可能更好地处理所发生的事情。
华大职业心理咨询师 倪丽敏
妈妈的情绪是2-3岁孩子对外界的重要参照物,是镜子。避免无意间在孩子面前再发生“二次伤害”而留下阴影,相信这也是妈妈所不希望的。再进一步说:若家长还能够以此事对呀呀学语的孩子,解释:“这位阿姨可能是今天家里,或某事自己不开心了,把不开心发在你们身上了……”等原因解释,“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试着去原谅她?”这样就是另一层的对孩子心理的抚慰,虽然孩子小还不是很懂,但知道一个道理:“老师行为是错的,但我可以原谅她”。孩子从小对人性的理解,宽容的种子也就埋下了。
二、家长要学会和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华大5星咨询师 培训讲师 陈露
2岁以内的宝宝基本上和母亲处于共生并逐渐开始分离个体化的阶段。所以宝宝受伤,如同母亲自己被虐。虐童事件需要进行创伤处理的不仅是宝宝,还有她的妈妈。而作为妈妈一方面对外要讨个说法,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当下自己同样受伤应激的心理,如何面对更需要她安抚的宝宝。
孩子在幼儿园被虐可能更多的是急性应激障碍,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幼童自己并不理解世界,她从大人的反应去感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人因为情感上与孩子共生的状态而乱了方寸,各种愤怒,自责,内疚等等太多没有很好处理的情绪,甚至在家里也表现得有些失控,可能对孩子产生新的影响。孩子对大人的情绪敏感,她也会焦虑着妈妈的焦虑。她的情绪和感受可能从原初的应激带来的伤害,发展到因为大人极端的反应,失控的状态,持续的被关注,可能会强化受伤的感觉。
所以,越是面临伤害性事件,大人需要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对外界和对孩子,要设立恰当的界限。可以对恶人愤怒,但在孩子面前是个温柔有安全感的妈妈。面对宝宝,必须让理性接管情绪。
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可能还不能用词语准确地描述出情绪,我们可以通过绘画、角色扮演、沙盘游戏等,结合心理治疗的元素,或者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陪伴孩子去表达她的情绪,根据需要疏导她的恐惧,害怕,愤怒……多观察,多陪伴,多安抚,按照孩子的节奏,慢慢恢复日常有规律性的生活。
三、建议家长学习情绪管理,孩子进行**处理
华大8星咨询师 孙勇先
这两天对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这类事件在社会生活里即不空前,也不绝后。除开携程的公关策略之外,就孩子们及涉及的家庭来说,这是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性的事件,所以必须作**的心理咨询处理!需要处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需要处理家长的反应及家长的反应带给孩子的继发影响;需要评估事件带给孩子的延宕创伤反应及中长期的咨询策略;最关键的是让经历事件的孩子在内心被心理咨询**处理后,不留或少留“情节”,重塑对“人”的信任!
华大4星咨询师 都甄萍
虐童事件发生后,激起了家长们强烈的愤怒和恐惧,家长的愤怒情绪可以用语言或者行为去宣泄,受害儿童他们的情绪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泄情绪,避免给儿童造成再次伤害,家长多去关心儿童创伤后的反应,细致的、体贴的去陪伴儿童,心理学理论指出创伤发生的时间节点(年龄段)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要思考如何去帮助受害儿童修复对身心造成的伤害,可以积极寻求**心理上的帮助,一起陪伴孩子度过这艰难的成长阶段。
四、用**技术帮助孩子处理愤怒情绪
华大5星咨询师 创作应激处理专家 朱耀萍
携程亲子园事件的应激反应会储存在孩子的躯体里。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谈。
第一:从受伤害的儿童角度来看,儿童受到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临床上可表现为:1)情绪不稳定,无来由的哭闹、焦虑、愤怒等;2)人际关系能力受阻,不愿意与别人玩、恐惧害怕,没有安全感;3)回避与攻击行为交替;4)躯体功能失调,如头痛、腹泻、咽部不适,无原因恶吐等;5)解离状态,记忆力下降、梦游、意识丧失等。
第二:从受伤害儿童的家长角度来看,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将创伤事件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呢?1)首先要了解孩子受创伤后短期内的临床表现是正常反应;2)在孩子面前安抚好自己的情绪,不谈及有关创伤事件,以免对孩子造成二次创伤;3)给孩子以足够的依恋感,多陪伴孩子,做孩子喜欢做的事;4)尊重孩子意愿,近阶段不强迫不指责孩子,多点亲密接触(语言、肢体)等。如果父母处理得好,一般孩子的一些症状会消除,情感和行为会恢复正常。
华大6星咨询师、儿童游戏治疗专家 韩美凤
从视频中看到家长通过语言在宣泄愤怒,而那些直接受害者——孩子们却相对平静,不是他们没有愤怒,不是他们没有痛苦,而是他们还不会用语言来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情绪,所以根据孩子的特性,帮助他们用象征性的方法(如游戏治疗)来疗伤是当务之急。
华大5星咨询师 李惠敏
可以运用一些艺术治疗的方式,比如绘画、儿童音乐、玩沙盘、讲故事等帮助儿童疏导和宣泄。
五、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审视老师
华大6星咨询师(来自台湾) 王淑贤
携程虐童事件中,孩子心理健康的维护是首先需要关注的。而对于做出这样令人发指行为的老师,也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审视。几年前,台湾的某医院应聘医生,当应聘者坐在等候室时,有位老人家巍巍颤颤地走过,几位等候应聘的医生中,有位赶紧起身去搀扶,后来就是这位医生获得录用。那位老先生是院方派来测试的,理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医德必须放在医术前。如同教师这个行业,也属于仁心仁术,仁心依然远重要于仁术。但是虐童事件依旧层出不穷,这个问题出于教养的源头。这些施虐的老师们,应该不曾体会到所谓的爱,或者那样的爱是有毒的溺爱。心中没有爱的人,又如何能用真正的善良来对待稚弱无还手能力的孩子。孩子也不敢回家哭诉,因为他们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不好。正因如此,会让那些施虐的行为畅行无阻,但在我们谴责这些老师前,应该问问相关管理者为了师资培育做了甚么?其实,老师们的心理健康才更是需要被关注的,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议题,希望提出来能得到重视,并且让**单位可以制定相关的方案,从源头抓起,才是彻底解决此事之道。
华大3星咨询师 金臻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想给幼儿园师资的筛选、任用提点建议。首先,希望幼儿园在选择老师和保育员的时候,请**心理机构给他们做心理测量评估,筛除那些在人格结构上有问题的,不合适从事幼师工作的人选。其次,对于已经筛选通过的入职老师,要定期做心理评估,以保证老师们保持健康的心态。最后,要关注老师们生活状况,如遇他们遭受家庭的重大变故和丧失,应该及时做干预,以确保他们是否有良好心态,是否还能正常在岗位上照顾孩子们。
幼儿工作者的预期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我们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都是由一个心灵去关爱和滋养另一个心灵。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成长,而幼儿园老师帮助孩子们成长。在这些成长的背后都需要一颗健康的充满爱的心灵。
六、如何及时发现孩子心理受伤
华大2星咨询师 律师 丁彦伶
对于欠缺表达能力和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婴、幼儿,很多往往在受虐一段时间后,有的甚至在身体出现了应激反应之后才会被家长发现和处理。甚至有些家长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孩子被虐。也有孩子即使被老师体罚了,回家也不愿意或不敢告诉父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联结的失败?
我想从父母对待子女养育关系的角度提一点建议。要“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每一位父母应当给予孩子的。对待缺乏表达能力年幼的孩子,作为父母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身体,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能力、胃口等跟平时有没有不同来判断孩子有没有接受到外来冲击。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描述或者还原幼儿园里的场景,父母需要随时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并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情景,才能切身体会到孩子的感受,从而敏感地觉察到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六、带领宝宝回到健康的成长轨道
华大2星咨询师 朱英
怎么帮助妈妈放心地再次让宝宝踏出征程。都说孩子是父母的潜意识,父母对世界的态度,直接通过潜意识教会给了孩子。父母是否能感到虐童事件的界限,人性中恶的界限、人性中善的界限,并且仍然对别人有一个基本的信任,那么孩子也会学会对别人有一个基本的信任,害怕就会随着这件事的消化而淡去。
再次,父母对孩子的自我恢复功能,也应有一个基本的信任,虽说童年阴影会对人一生带来巨大影响,但那是未经处理得当的个案而言。虽说此时受挫尚早,但宝爸宝妈也会去相信自己的宝宝具有个体独特性,毕竟宝宝只走出了人生n分之2步。
爸妈如何与孩子一同处理情绪?在家里,父母和孩子不妨尝试用语言谈谈老师这些不好的行为,启发孩子用语言呈现出内在的消极感受,父母将消化过的感受再反刍给孩子去正确对待人们的过错,更重要的还可以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这些都是爸妈可以与孩子一起体验的“挫折中成长”——教育中的围魏救赵、化险为夷。
最后,2-3岁的孩子对妈妈都会有粗略的模仿,当他们感觉到爸妈已经消化这些情绪了,他们自然也会习得这样乐观的态度,消化自己未见清晰的“小情绪”,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希望宝爸宝妈们快些恢复情绪,带领宝宝回到健康的成长轨道。
六、**建议:如何选择亲子入托班
华大2星咨询师 亲子教育师 闾婧
1到3岁的未到幼儿园年龄的孩子,无论从生活自理方面,认知方面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很稚嫩,更多的需要养育者一对一的精心照顾,这个阶段更是亲子间建立安全感,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的重要时期,并不适合入托过集体生活,建议家长慎重考虑将这么小的孩子入托,一旦受伤会动摇孩子基础的对界信任感。如果实在要入托,要慎重选择幼儿园:
1 、观察老师日常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孩子对老师亲密度,孩子们的神情是自然放松还是紧张的。有爱心的老师孩子会自然亲近。
2 、孩子间遇到矛盾冲突时观察老师会怎么处理。
3 、尽量选择小规模人数少的幼儿园,以及自己有过孩子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更可能比较耐心细致懂孩子。托班的孩子在遭遇伤害时的确很难用语言完整表达,家长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来演绎老师和孩子的互动会比较真实有效。
九、若干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若干年以前,美国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抢劫犯没能抢到钱,却被保安困在银行里。他抓住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要求警方准备五十万美金和一辆车,否则就要开枪杀人。
谈判专家尼尔森赶到了,谈判未果后,他只好尽量拖延时间,让狙击手各就各位。
眼看绑匪就要撕票,狙击手扣动扳机,绑匪应声倒地,小男孩顿时给溅了一身血, 吓得号啕大哭。尼尔森赶紧抱起小男孩。
此刻,外面的媒体蜂拥而至,却听尼尔森高呼一声:“演习到此结束!”小男孩这才止住哭,问妈妈是不是真的。妈妈含着 泪点头说是,一边的警察也上来安慰小男孩,说他表现得非常好,应该获得奖章。
第二天,镇上的媒体集体失声,对抢劫案只字不提,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保 护小男孩的幼小心灵。
多年后,一个中年人找到了尼尔森,提起这件事,问他当初怎么会喊出这样一句话。
尼尔森笑说:“枪响的时候,我在想,这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这件事留下的心理阴影。但当我走近他的瞬间,上帝给了我一个启示,让我说出了‘演习结束’这句话。”
这时,来人紧紧拥抱着老尼尔森,半天才开口说:“我整整被瞒了30年,前不久,妈妈才告诉我真相。谢谢,谢谢尼尔森叔叔,是你让我拥有了一个健康的人生。”尼尔森眨了眨眼,笑着说:“你不用谢我,如果要谢,就谢那次欺骗过你的所有人吧!”
十、华大百名咨询师表示:我们愿意这样做。
咨询师,永远是个助人的职业。从汶川地震,到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直至静安火烧现场,都活跃过华大心理咨询师热情奉献的身影。今天,面对这一事件中年幼的受伤孩子,面对迫切需要帮助的当事人家长,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院长带领百名职业心理咨询师表示:我们愿意为这次事件中受伤的孩子和需要帮助的家长进行心理援助。为此,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将特设“儿童游戏治疗室”,沙盘治疗室,并配备**儿童治疗咨询师,亲子咨询师,运用游戏疗法,沙盘治疗等,通过鼓励儿童摆弄玩具,沙盘,安全地让儿童与创伤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逐渐缓解情绪,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控制由事件所引起的危机及与之相伴的焦虑和恐惧。对事件中的孩子及其家长,将实行免费援助治疗。
我们倾情期盼:事件中受伤的孩子能摆脱这一事件的情节困扰,拥有健康的人生;我们真诚地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共享快乐美好!
我们社会公益心理服务热线 021-51688988 随时准备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