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十大儿童心理学实验——儿童学习发展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4-02-05 | 2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大儿童心理学实验——儿童学习发展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导读:关于儿童期间学习历程的经典实验指出:真正的理解建立在抛却固有的成见之上。

 

    孩子怎么明白地球不是圆的的?

    关于儿童期间学习历程的经典实验指出:真正的理解建立在抛却固有的成见之上。

    想想那些我们都慢慢接受的常识:人类是从野猴进化的,用字母代替数字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地球是个绕着太阳转的圆球。他们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事情,这些个事实如今看来微不足道,似乎上学时只用一天的课程就可以掌握。

    不论这些个概念现在看起来多么较着,曾经一度我们不管怎样也弄不明白,那时候我们坚信算数只能用数字、人类是特殊的物种,而地球是平的。孩子们怎样扭转了对世界的理解,这是儿童心理学中最令人着迷的领域之一。不过这不单单与儿童有关,我们总要时不时地接受新的概念——虽然可能不是物种起源这么重大的问题。

    我们很容易认为学习首要与记忆有关——特别是糟糕的教育中,学习就是死记硬违。当然更好的学习方式,不仅是知其然,还要只求所以然。那么是何种认知历程让我们从死记硬违成长成真正的理解呢?

    Stella Vosniadou 和William Brewer 曾经进行过一项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让人们了解了我们怎样“知其所以然”。实验的根据是一种叫做“心理模型”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先制作一个解释某件事情道理的心理模型,然后测试这个模型,以获得对于周遭的理解。这个理论指出在我们理解一个概念的历程中,可能有一系列的中间点,每达到一处都了解了事情的一个部门而非全数。Vosniadou 和 Brewer希望从这些个心理模型的中间点中找出证据说明理解的成长历程。


    地球是啥子外形的?

    Vosniadou 和 Brewer在实验中共采访了60个6-11岁的孩子。每个孩子需要回答48个问题,开始的问题很简单:“地球是啥子外形的?”,后面的设计的问题则更有试探某人性,用以了解孩子有关地球的心理模型。

    尽管大多数孩子开始的时候都说地球是圆的,研究者很快发现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模型。当问到如果你年复一年一直走路会发生啥子情况,很多孩子说会掉下去,思量到他们认为地球是个圆球,这个谜底让人吃惊。有些孩子甚至说你会掉到其他的星球上。还有孩子说虽然地球是圆的,但我们住在地球里面的一个平面上。

    最初,这些个谜底看起来杂乱无章也不具统一性,好像是孩子们自己编造出来的。但随着进一步提问,出现了一个明确的回答模式(括号的数字包含了具有该种心理模型的孩子的数目)

    长方形的地球:认为地球是一个平的长方形,你可能掉下去(1/60)

    圆盘形的地球:认为地球是一个平的盘子,你可能掉下去(1/60)

    两个地球:认为我们站在一个“地球”上,它是平的,而另一个在天上的“地球”是圆的。这个谜底说明当被问到“地面”的时候,他们认为这个星球是平的,;而被问道“地球”是则认为是圆的(8/60)

    空心球:认为我们住在地球内部的一块平地上(12/60)

    铺平的球体:认为地球是个铺平的圆球,人可以在上面(和下面)生活(4/60)

    球形:随着春秋的增长,持有地球是球状的常规观点的孩子稳步增多。

    混合模型:剩下的孩子或者是没有给出统一的谜底,或者难以归纳出一种模型(11/60)


    理解的成长

    以上结果说明我们需要一个成长历程来接受一个本来犹如天方夜谭的全新概念。同样平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地球一定是圆的。否则,向下的重力会把我们拽到。这是我们最初关于地球的“心理模型”。之后我们被告之地球差不多是个球形,而我们尽力改造原本的模型,但过了一段时候我们发现我们陷于了两难的处境。

    这些个心理模型的中间点指出,我们为了弄清一个新的概念,最初想通过某种办法,将其归入已有的理解中。认为地球是个空心球,或者认为有两个地球就是如许的例子。这两种模型都希望能同时维持“地球是平的”和“地球是圆的”两个概念。 让孩子很难学习新常识的是从同样平常经验得来的固有思维:地球是平的。如果他们不能抛却看待地球的老眼光,就很难全数接受新的观点;他们只能创造一个不正经的混合体,偶尔也可能有些奇思妙想。从个人经验得出的建立起的固有思维很顽强,是很难抛却的,即使矛盾的证据明明白白地摆到眼前。有时候,真正的理解有时候并不单单是学习新的观念,而更多的是抛却原来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