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十大儿童心理学实验——物体恒存在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4-02-11 | 238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大儿童心理学实验——物体恒存在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导读:如果宇宙中的物理定律发生改变,周围发生的事情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进入了爱丽丝的梦世界。在那里,重力失去了作用,物体运动不再笃守惯性定律、物体也可以突然消失,变得无影无踪。如许的梦境之所以让人惊奇、眼花狼籍,正是因为我们太过熟悉没事了的世界是怎么一个模样。

 

 

婴儿的直觉=科学家的论证?——儿童对物体恒存在的理解

    如果宇宙中的物理定律发生改变,周围发生的事情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进入了爱丽丝的梦世界。在那里,重力失去了作用,物体运动不再笃守惯性定律、物体也可以突然消失,变得无影无踪。如许的梦境之所以让人惊奇、眼花狼籍,正是因为我们太过熟悉没事了的世界是怎么一个模样。

    对于刚刚进入这个世界的婴儿,他们可能会觉得周围的环境就像一场无厘头的梦,即使最平常的事情也会让他们别致不已。在他们的小脑瓜里,没准会冒出如许的问号:哇哦,我闭上眼睛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去哪儿啊?

    他们会不会早就有了谜底:他们直觉地知道,即使自己不能直接感受到,那些东西傲然存在?心理学家对婴儿一岁内对“物体恒存在”的理解进行研究,努力地寻找这个问题的谜底。


什么是物体恒存在?

    物体恒存在是指“即使眼睛看不到,某件物体也傲然存在”这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闻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儿在12个月以前不可能具备这个概念。

    伊利诺伊大学的Renee Baillargeon教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对这一观点进行挑战。实验利用了儿童会对“不可能”事件会体现出较着的吃惊,因此会更为存眷这一道理,来证实孩子是不是了解物体恒存在。


穿墙而过?——不可能场景实验

    有一项实验是让6个半月的婴儿看着一辆小车从坡道滑下去。半路有一块遮板挡住了乳儿的视线,通过遮板的时候婴儿就看不到小车,之后婴儿又可以瞅见小车。

    有一种情况是婴儿瞅见遮板后面放了一块停滞物,但是放开小车的时候,试验者做了一些手脚让小车可以顺遂通过停滞。所以小车还能很神奇的从遮板的另一侧出现。

    上述 “不可能”情况会和“可能”情况进行比较,也就是停滞物并没有妨碍小车的运行的情况。

    Baillargeon发现,婴儿察看不可能情景的时间更长。这说明他们明白即使看不到停滞物,但它傲然存在。这似乎为婴儿理解恒存在供给了合理的证据。


当所有情况放在一起,剩下的解释可能就是本相

    Baillargeon教授在随后的实验中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情况。他用玩具兔子、玩具老鼠、玩具胡萝卜等来代替小车和停滞,并设计了各种违反天然规律的“不可能”情况。每个“不可能情况”之后城市进行严格控制的“可能情况”,并逐一进行实验对比。在每项实验中,婴儿注视“不可能事件”的时间遍及更长,可能他们在想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现在,通过这些个实验发现,三个半月的婴儿额可能就对物体恒存在有了一些基本认识。虽然有些人也提出其他的解释,但如果所有这些个实验放在一起,那么儿童了解物体恒存在应该是最天然的解释了。


天有生命的物质理学家——有时直觉就等于真谛

    基于这些个实验结果, Baillargeon等人认为,周围的花花世界对于婴儿并非毫无意思。相反,婴儿好像是个天生的物理学家,能够对例如重力、惯性、物体恒存在等进行简单解释。

    所以,也许在婴儿的眼中,世界并不是个无厘头的梦境。他们当然有很多新鲜物质要学、很多事情让他们吃惊,不过他们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一些万物运行的基本常识,而不是对这个世界全然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