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吮手指、咬指甲
❤ 收藏

吮手指、咬指甲

  有调查称,吮手指和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心理运动障碍的一种外在表现,较为常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6~12岁儿童中,较高频率有吮吸手指习惯的孩子发病率高达12%,有44%的咬指甲的儿童会患上这种心理疾病
0.00
¥0.00
¥0.00
重量:0.000KG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描述
  有调查称,吮手指和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心理运动障碍的一种外在表现,较为常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6~12岁儿童中,较高频率有吮吸手指习惯的孩子发病率高达12%,有44%的咬指甲的儿童会患上这种心理疾病

  有调查称,吮手指和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心理运动障碍的一种外在表现,较为常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6~12岁儿童中,较高频率有吮吸手指习惯的孩子发病率高达12%,有44%的咬指甲的儿童会患上这种心理疾病。

  根据统计显示,绝大部分的人在婴儿时期都会咬指甲,长牙的时候孩子最容易不由自主吸吮手指,这很正常。通常来讲,儿童在两三岁时,吮手指就会渐渐减少,但是这种咬指甲的行为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延续,那就不正常了。

  其实吸吮手指不仅仅在长牙阶段发生,顽固的话可能终生这样,学龄初期的儿童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有一到三成的儿童会这样,一般是在11~13岁的儿童,不管男孩还是女孩患病概率一样。

  儿童非正常吸吮手指、咬指甲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想要被爱却得不到回应。父母工作忙或双方关系紧张无暇顾及孩子时,孩子缺少关注和爱抚,尤其是缺少母爱。

  (2)没有玩伴。现在家庭一般只是一个孩子,住在对面邻居都可能不认识的单元房里,孩子上学回家,不得不关在家里一个人孤单地做作业、玩游戏,很是无聊寂寞就会无意识地去吮吸手指或咬指甲,渐渐地咬手指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性行为。

  (3)无法适应。儿童对于新的环境有恐惧时,或是很焦虑时也会下意识地这样做。

  (4)学别人。有的儿童看到幼儿园、学校的同龄人咬指甲也会跟着咬。

  (5)没及时阻止。当孩子把吮手指、咬指甲当成一种享受时,便会喜欢和习惯去咬指甲,如果父母没发现或者发现了也觉得无所谓,儿童的坏习惯就此养成了。

  (6)其他。像是饿了,身体不舒服时也可能会这样,吮手指、咬指甲可以转移或减轻这种身体带来的不适感。孩子经常性地生病挨饿的话,渐渐就成了习惯。

  吮吸手指会伤害手指也会伤害牙齿。大多数情况是儿童感觉很紧张或郁闷时会不自觉地去咬指甲。一般是在幼儿园阶段会去咬衣襟或铅笔,同时产生睡眠不好、磨牙或者抽动等并发症状,以及焦虑、畏缩等不良情绪。所以,这些看似小小的长期习惯对身体的上海倒还在其次,提醒家长要注意才是最重要的。

  吸吮手指是儿童表现出来的天性,九成婴儿都会这样。大部分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仍然有2%的6~11岁儿童保有这种习惯。上学了还是这样的话,同学们就会觉得很幼稚会嘲笑,孩子自尊心受挫,学习和生活也受影响,心理上就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表现在生理上是咬指甲,会把手指甲旁边的皮肤弄脏,感染细菌,指甲脱落,这些会影响以后的精细手工能力,不利于生活和学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纠正:

  (1)营造良好轻松环境。像是父母之间吵架不断,或者对孩子严格要求,动辄打骂,周围环境的种种不良刺激之下会使孩子更加依赖咬指甲这个小习惯。美好幸福的家庭里的孩子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逐渐减少不良习惯。

  (2)每当儿童想要咬指甲时就让他做一些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别让他闲着咬手指,可以让他画画、搭积木啊,或在父母干活时帮着点。通过这样逐步减少咬指甲次数,慢慢地这种习惯就会转变直到消失。

  (3)家长要不动声色地瓦解而不是强调呵斥这种行为。像孩子刚刚咬起手指来时,家长就惊慌失措,这样孩子不会立刻停止,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他会被达人的慌乱感染,为了消除紧张感反而会去咬手指。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不要太过紧张地表现让孩子也紧张。

  (4)制造厌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试着在孩子手上抹点刺激但无害的粉末,让他一咬手指就厌恶,就会渐渐减少这种行为。

  (5)行为控制。如果孩子在最喜欢看的电视时咬指甲就立刻关掉,以示惩罚。当他渐渐减少这种行为可以加以奖励。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提醒您,如果孩子出现类似的儿童时期心理运动障碍表现,可寻求**的心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