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原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导读:最近非常红的《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着实让爸爸们火了一把。在看到这些萌娃与囧爸的温馨搞笑瞬间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传统的中国家庭教养方式中,妈妈占了主导地位,爸爸似乎更多的担任养家赚钱的角色。这也就导致小孩与父亲的互动时间大大少于和母亲的。
事实上,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爸爸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来爱孩子,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爱可能并不是孩子需要的。什么是孩子需要的爱呢?我们可以从张晓红老师的这篇《爸爸,抱抱我》(节选自《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中收获一些答案。
《爸爸,抱抱我》
一、心事重重的小男孩
这是一个真实的个案,当时对我的触动难以形容,此个案促使我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吧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放在首位。
家长带着一个7岁的男孩来做心理辅导。原因是:一段时间以来,孩子每天做完功课,立刻去看动画片。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家人觉得很正常。奇怪的是,他现在还坚持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要把电视的声音调得很小,而且动画播完以后也不主动离开,不管电视播什么节目都不在意,家长换了频道也不反对,一再催促才去睡觉。
家长还发现,原本就比较内向的孩子,现在话越来越少,小小年纪,好像有很多心事。
男孩的家庭关系很简单,一家三口人和一个乡下来的保姆。爸爸是一个外资公司的高管,工作很忙,不善表达言辞,即使不上班也坐在电脑前工作。妈妈是公司的会计,虽然每天回家,但多数时候加班到很晚。有时回家儿子已经睡觉。
保姆是一个沉默的中年妇女,尽职尽责,每天除了做家务,还负责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照顾孩子吃饭睡觉,但跟孩子基本没有交流。
父母发现孩子的异常状况后,反复追问,孩子很么话也不说,问得急了,孩子就哭。爸爸从网上发现,孩子的状态跟自闭症的某些症状很想,就找到心理咨询师请求帮助。
开始,面对这个陌生的心理咨询师,安静的男孩一言不发,只是配合这点头摇头,听话地做一些绘画之类的活动,后来,在新奇的活动中,孩子渐渐放松下来,开始接受咨询师。愿意交谈。
“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
“哦,喜欢看哪一种动画片呢?”
“嗯,小动物的。”
“喜欢小动物啊,我也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家里有小宠物吗?”
“没有,妈妈说我太小了,不会养。”
“是的,养宠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天给他吃东西、洗澡所以等你长大一点,才有能力去照顾,对吗?”
“对,妈妈说,我上二年级再买。”
说到小动物,他有点兴奋起来:
“我最喜欢小狗,我想让它学倒立……”
“每天什么时候看动画片?”
“妈妈说写完作业才能看。”
“除了动画片,还喜欢看什么节目吗?”
他认真想想,摇摇头。
“我听你妈妈说,你现在每天看哇动画片还不睡觉,是有什么原因吗?”
他低下头不说话,在接下来的辅导中,只要涉及到这个问题,他就马上沉默不语。
几次辅导后,孩子开朗多了,家长反映他看完动画片后会主动离开,但是却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二、孩子只想要一个拥抱
在一次气氛和谐的辅导中,孩子的表达意愿很强时,咨询师小心的问:
“可以告诉我,有时候看完动画片,你坐在沙发上不想离开,是在等什么吗?”
孩子的表情僵硬,眼泪在眼眶里慢慢积蓄,终于没能忍住,抽泣起来。
“我……我等爸爸抱我……哇……”
孩子伤心地哭了,上气不接下气……
孩子父母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平时的生活由保姆来照顾。孩子很听话,学习成绩不错,家长一直很骄傲,很省心。
爸爸妈妈很爱儿子,爸爸会从世界各地待会各种新奇的玩具,妈妈也给孩子买很多零食和史上的衣服,在家里也没有很多限制。
家长根据咨询师提示,回忆起:大概两个月钱的一个周末,爸爸的一个大学同学从外地来访,吃过饭后,爸爸在客厅陪客人聊天。
孩子写完作业,看动画片的时间到了,就去找妈妈,妈妈不忍心拒绝孩子,就让孩子吧电视声音调笑,不要干扰到大人谈话。
孩子照做了,安静地坐在爸爸身旁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过了一会儿,客人注意到了,夸赞说:“你家的儿子好乖,你看他多懂事,为了不干扰我们谈话,还把电视声音调小了。”
爸爸很骄傲,顺手亲热地揽过身旁的儿子,让儿子依靠在自己的身旁看电视。后来的事情记不清了,感觉儿子那几天好像是有点兴奋。
其实在孩子的记忆中,好像从未被爸爸如此亲热地包裹,意外地道这一温情的搂抱后,幸福的孩子明白了如何得到爸爸的爱和关注,从此一直坚持每晚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爸爸的拥抱和爱。
在孩子那里证实后,爸爸泣不成声:“我从小日子过得很苦,所以现在拼命工作,就像想多挣钱让自己的儿子享受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可是没想到,孩子真正想要的只是我的一个拥抱。”
不懂孩子的爱,如何爱孩子
很久以来,我们的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方式给孩子关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以满足,背后的动机都是无尽的爱,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很多父母从没有想过:我们给的方式对吗?孩子能接受吗?这是孩子想要的吗?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吗?……更没有想过:这样的方式会不会伤害到孩子?怎样给才会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演好父母的角色?……
很多人成年以后,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以后,跟自己父母的连接还是会有阴影或障碍,这些大多与成长过程中造成的创伤有关。
曾经在我的课程里,有一位女士带着很大的一份成长创伤:对父母有无尽的抱怨和指责。她反复强调父母从来都是不想要自己、不爱自己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跟她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她坚称她妈妈从来没有抱过她。小时候呢?没有抱过。幼儿的时候呢?没有抱过。婴儿的时候呢?没有抱过。婴幼儿的时候不在妈妈的怀抱里,你会在哪里?摇篮里。你是不是母乳喂养的?是的。那么妈妈喂乳的时候你会躺在哪里?摇篮里。那么请想一想当时的那个情景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笑,她也笑。我再问:“婴幼儿的时候,妈妈抱过你吗?”她依然很坚定:“从来没有抱过我。”
她在无理取闹吗?不,只是她心里的创伤太深了。在多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关爱的缺失不断强化,负性情绪填满了内心,把所有好的部分都掩盖起来了。
没有接触过心理辅导工作的人从来想不到,会有多少成年人在我这里遗憾、伤心、委屈、愤怒、抱怨甚至批评、指责父母。而原因只有这些:父母从来没有爱过我,从来没有抱过我,从来没有关注过我,从来没有肯定过我……但是,当我们有了孩子以后,往往又会用同样的养育模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父母们,请抱着你的孩子,温柔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我爱你!”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