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原创】独自带娃旅行,如何收获更多?
❤ 收藏

【原创】独自带娃旅行,如何收获更多?

我常常对妈妈们说,“玩”和“玩”是不一样的。以大人为主导的玩同以孩子的需求出发的玩大有不同。前者让孩子疲于奔命,难有乐趣与收获。
0.00
¥0.00
¥0.00
重量:0.000KG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描述
我常常对妈妈们说,“玩”和“玩”是不一样的。以大人为主导的玩同以孩子的需求出发的玩大有不同。前者让孩子疲于奔命,难有乐趣与收获。

文| 闾婧

暖三岁半,我第一次独自带他去旅行,4天3夜,去厦门。那里山海相连,是孩子的天堂,重要的是,我深知旅行对孩子意义非凡。

我常常对妈妈们说,“玩”和“玩”是不一样的。以大人为主导的玩同以孩子的需求出发的玩大有不同。前者让孩子疲于奔命,难有乐趣与收获。当你在商场狂热于各种促销打折的商品时,如果蹲下来在孩子的角度看只是一片黑压压的人腿,你还能怪他觉得无趣,骂他怎么乱跑吗?当你带他走进公园,急匆匆奔赴游乐场时,他却要在路过的芳草地上吹完每一株蒲公英,你会俯身聆听他的快乐,耐心等待吗?当你带他爬山,你期待着山顶远眺的美景,想要一鼓作气往上爬,而他沉迷于拾松针,捡松果,坐在每一个台阶上唱歌,半天都不挪一步时你会气急败坏的不停催促吗?

大人和小孩真是两个世界的动物,凑在一起玩,可想而知,你觉得孔雀开屏很美,他却在研究铁丝网的形状,你以为他会冲到电动车里兴致勃勃的玩,他却蹲在地上不停的问这东西为什么会摇起来,投币孔为什么在这个位置?当你去超市只是要买一罐牛奶,他却把购物篮当小推车,在货架间兴奋的横冲直撞。尽管不容易,但以孩子的需求点出发去玩耍才能让他们收获更多,使他们的心智成长,能力提升,创造力爆棚,他们不是我们携带的一件行李,随我们拉来拉去,他们更像是同行的朋友,需要尊重,理解,求同存异,在有冲突时商量解决办法。

旅行前对他说

临行前三天,我跟暖描述我们的旅行计划:”这次出行就我们俩,所以,我要保证你的安全,排队的时候你不能跑开太远,有些时候需要你帮忙我做点事,我们只带一个背包,所以不能带很多玩具,你可以挑选一件玩具一本书。我们无法多带换洗衣服和鞋子,所以有水的地方要尽量绕开。然后我拿出地图,指给他看,我们要去的地方在哪里?我们要怎么去?那里有些什么特色?他会问各种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我会回答,有的我会让他带着问题自己在旅行中去寻找答案。另外,出发前的整理行李,安排行程,和一些旅行细节,我都鼓励暖一起来参与,他了解的越多便越投入,越投入收获也越多。

越旅行越自信

我们知道,孩子的怯场,退缩,依赖,往往是缺乏成功的经验不够自信造成的。在旅行中,只要父母克服过度照顾,不嫌麻烦,自然有很多锻炼孩子的机会。让孩子帮忙拖行李,他会发现怎么拖更不费力气。告诉他房间号,让他来找我们的房间,可以培养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暖很喜欢帮忙开电梯,有次电梯按钮有点高,他够不到,我等着看他怎么办?他先努力伸长手,发现不行,然后踮起脚,发现也够不到,跳一跳还是不行,这时他发现电梯旁边有两级台阶,他站到台阶上,斜着手去按按钮,还差一点的时候他跳了一下,终于按到了!但同时自己也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了。我们相视大笑,我拍手为他叫好,由衷为他高兴。

除了动手动脑,我鼓励他去表达。我们去景点买门票,一定是暖的事,有次我给他50元,让他去买40元一张的票,他跑去淘气的对售票窗口的阿姨说:“阿姨,买十张票。”阿姨好笑的看着他说:“啊呀,你的钱不够呀,怎么办?”“那要多少钱?”“你算算,一张40,十张呢?”这样的问答慢慢竟还引申到了数学上去了,真是有意思。

 
因为暖很喜欢问问题,我还鼓励他去问陌生人。有次他在酒店问我,“为什么房间里没有小朋友的拖鞋呢?”我说,“这个问题问的好,但我也不知道,不如我们去问问酒店大堂的阿姨吧。他有些犹豫,毕竟他不是天生对人热情的孩子,但克服这种恐惧后会为他打开新的局面。我亮出奖励说:”这样吧,我们把这作为一个小任务,我带你一起去找酒店的阿姨,你问成功了,我奖励你多玩一次电动车。”彼时玩电动车是他最喜欢的事了。激励之下,他真的跑去找到了那位阿姨,我惊讶于他表现的又有礼貌又有条理,平时不爱跟人打招呼的小家伙竟上来就喊:“阿姨好。”然后再问自己的问题,最后不忘来句“拜拜”。可见,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早就学会了礼貌的表达,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不愿意说。

在飞机上,前面坐着比暖大一岁的小姑娘,暖想跟她玩但不知怎么加入,我提议,不如我们送她一个我们自己捡的贝壳吧,但之前你要去问问她要不要贝壳?然后他们开始互赠吃的,玩剪刀石头布,唱歌,玩的很开心。这些与陌生人的打交道的美好体验,让暖在人际交往上越来越自信。旅行是锻炼综合能力的黄金契机,所以每次旅行回来,我都发现他的独立性更强了。

放下赶路,成全他的专注

     带娃出来玩,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常常要放下对目标的执著,既然家长是陪伴,那怎么玩就该娃说了算。想通这一点,我在行程上只定一个大方向,并且时间很宽裕,三天时间,我们两天玩海,一天爬山。那天我们正沿着海岸线散步,意外发现了一片石滩,暖来了兴致开始搬石头排列,我静静的等了他半小时还没要收工的样子,于是干脆自己也开始挑石头做东西,每当我也进入状态,我们就变成同一个世界的人,他摆完石头,也来帮我一起做猫咪,他乐颠颠的跑去捡材料,小树枝做猫咪胡子,瓜子壳做眼睛,香烟头做嘴巴。玩到日落西山,近3个小时,最后,我们把“拿着糖葫芦的石头猫咪”留在海滩,跟它挥手道别,这个下午我们因专注的创造,充满愉悦和成就感。旅行中,暖有很多可以专注做事的时刻,我不轻易去催促或打断他,也不会强迫他关注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尽量把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常常跟着他去发现这个世界,必须有所限制时,便提前跟他商量好,严格执行。这样下来,暖走到哪儿都很快能玩出自己的一套,花样越来越多,旅行中的新鲜事物也常常成为他创造的素材,激发着他的灵感。

不听话时请他帮忙

独自带娃出门有很多时候的确不方便,排队拿登机牌,上厕所,在街边等车,要买东西或是忙于一件事顾不上他时,他可能会到处乱跑或来捣乱,这时我发现与其说:“慢一点”或“别动”不如分配给他点小任务来做。美国教育专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到:当孩子不听话时,其目的很可能是向父母寻求关注或是争夺权力,这时候可以通过让孩子帮忙或参与一个任务来转移他的注意,这样他既获得了归属感又提升了能力。

比如有次我们在街边等车,暖开始无聊的跑来跑去,有些危险,我说:“暖,帮我个忙吧,我们预约的车一会儿要到了,是一辆灰色的,别克GL8,比较长的车,车牌号是××,你看它来了告诉我。”暖接到任务很兴奋,飞快站到我身边,认真的找了起来。

当我要买东西的时候,我会让暖帮忙挑选,去问问价格,然后让他给钱。有时除了做任务,还可以玩些动脑游戏,比如排队拿登机牌的时候,冗长的队伍让孩子很快失去了耐心,他挣脱我的手,挤到队伍最前端去看行李传送带,我有点不放心,好容易把他叫到身边,说:“我们玩个游戏吧。那个传送带很好玩,刚刚送进去的那件行李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力游戏)“刚送进去的小箱子好像是那个小朋友用的,你觉得里面会是什么呢?”(想象力游戏)你数数看我们排在队伍的第几个呢?“有时他跑的太快,路上实在危险,我就对他说:”我们来比赛谁走的慢吧。”我要上厕所必须带着他时,我会让他来判断哪扇门后没人,让他帮忙撕纸,拿东西,冲马桶。

在厦门植物园爬山时,下山的台阶又窄又陡,他跑的飞快不说,手腕里还藏着捡来的树枝,我非常担心,又几乎拉不住他,叫他“慢一点”根本没用,急中生智,我说:“暖,跑的太快,小树枝会从你袖子里掉出来的哦,你能保护好它吗?他说:“能,你看它还在这里呢。”他得意的伸手给我看。我说:“好,那等下我说停,你就要停下来让我看看它还在不在,好吗?”他同意了,接下来下山的路就安稳多了,他也乐呵着自己的光荣使命。

旅行归来,我们把捡了一下午的贝壳洗干净,拼贴成画。把一路上开心的事编成歌唱出来,看看拍下来的风景照片和视频回忆我们的旅程。独自带孩子旅行当然会很累很难,但这也会让我更专注于陪伴他,给他更多空间去锻炼,当我放下匆忙,转换角度,多些耐心,跟着孩子的眼睛去发现世界之美时,我们在一起并肩探索的快乐时光,也将化为涌动在我们内心最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