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别让孩子成为家庭的替罪羊
❤ 收藏

别让孩子成为家庭的替罪羊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头肉,然而现在因为亲子问题来咨询的案例越来越多,焦虑的家长们带着他们视若瑰宝的孩子们来到咨询室告诉咨询师--孩子“生病”了……
0.00
¥0.00
¥0.00
重量:0.000KG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描述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头肉,然而现在因为亲子问题来咨询的案例越来越多,焦虑的家长们带着他们视若瑰宝的孩子们来到咨询室告诉咨询师--孩子“生病”了……

           别让孩子成为家庭的替罪羊                

作者:王一晨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头肉,然而现在因为亲子问题来咨询的案例越来越多,焦虑的家长们带着他们视若瑰宝的孩子们来到咨询室告诉咨询师--孩子“生病”了……

家庭是一个系统,往往这些“生病”的孩子背后是一个生病的家庭,出问题的亲子关系背后隐藏着生病的夫妻关系。我们悲哀地发现,家庭中最弱小无知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家庭的替罪羊,无辜地卷入父母失败的婚姻关系,为家庭承担起自己本不该承担的责任。

父母的关系紧张时,容易卷入孩子,企图通过三角关系来缓解冲突,当孩子被过度卷入,或者被“三角化”,造成孩子与原生家庭分化不良,过度融合,无法独立,孩子也容易将父母冲突的罪责归结到自己身上,表现出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有的孩子通过“生病”的方式,无意识地将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从而缓解了紧张的夫妻关系,使家庭获得暂时的稳定:比如承担着父母的焦虑的癫痫女孩被过度心理咨询做了开颅手术仍效果不良;如用暴食来“报复”父亲的酗酒的姑娘。有的孩子被家庭过度融合而分化不良:比如被母亲过度融合的儿子16岁仍和母亲同床;如那些非常叛逆父母甚至远离家乡的孩子用这种方式抗拒着家庭的过度融合。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成为陷入困扰扭曲家庭的牺牲品不禁心生怜悯。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让孩子成为“替罪羊”呢?根据Bateson、Lidz、Wynne等人的理论,当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总是发送矛盾冲突的信息容易导致孩子的无所适从和精神分裂;父母之间的疏远、敌意地争夺孩子、过分强势的母亲或父亲、貌合神离无法真实表达的家庭都容易造就出问题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敏感度高、对家庭忠诚度高的孩子卷入程度往往也更高,他们敏感地察觉着父母的冲突和感受,渴望替父母解决问题,总是自罪自责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则是被迫承担了父母的梦想而没有了自我。

当父母们心急如焚的来到心理咨询室企图改变和心理咨询孩子的问题时,不妨先聚焦在自己身上,看看夫妻之间是否出现了问题。家庭成员之间总是在相互影响,关系与关系间也在潜意识中发生着连锁反应,当父母发生了改变,孩子的改变也会自然发生。



              家庭心理咨询课后感            

丁彦伶

2016年1月16日上了陈珏老师关于家庭心理咨询的课程,最大的感触是认识到了系统观在临床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无论是个体心理咨询还是家庭心理咨询,用系统观来看问题会更加全面,没有人是独立存在于社会的,当一个人出现问题一定与其原生家庭或现在家庭的互动模式相关,每个人都是他所在的人际环境的产物。所以不应当把目光仅仅聚焦在人的行为及事件本身上,而要试着从关系取向去理解一个人的行为。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心理咨询中环形思维也很重要,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问题一直追根溯源至上一代的上一代没有穷尽。环形思维的结果,最终一定是将关注的核心引回至来访者本身,关注来访者“此时此地”的关系,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彼此的互动,最终将个人问题放入关系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