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闾婧
五月第二个星期天,人间好时节,也是全天下妈妈们的节日,商家华丽丽的广告里教大家怎样花更多的钱传递谢意。动画片、绘本书里教小朋友要甜蜜的对妈妈说:“我爱你。”学校老师也会特意带孩子们做手工献给妈妈。这一天,妈妈们笑意盈盈的享受着孩子的心意,心里涌动着温暖。但生活中,我们又常听见妈妈们伤心抱怨:“我的孩子怎么那么没良心,我为他付出了这么多……”有的妈妈来到我们的咨询室,头一句就说:“我真后悔生了他。”我不禁要问:“难道感恩母爱只在母亲节?”为什么为孩子倾注全部的妈妈们,常常都有一个冷漠自私的孩子?
在《正面管教》叶红老师的课堂上,有一个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环节,老师在教大家如何开“家庭会议”。第一步竟是“致谢”。学员们分组组成临时家庭,开始模拟开会。老师要求每一个人依次对每一位家庭成员表示感谢,并要细化到感谢的内容。于是我听到大家从”谢谢妈妈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谢谢爷爷辛苦的带宝宝”这款笼统的感谢一直改进到:”谢谢妈妈每天都记得帮我准备一个苹果带去公司,谢谢爷爷特意做了我爱吃的红烧鱼……“虽然是临时家庭,但每个人都在诉说着自己生活中点滴的被爱被照顾的美好片段,在诉说和聆听之间,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大家都被深深的感动,原来觉得说出来不好意思,不自然,很仪式化的一件事居然瞬间营造出暖意融融的家庭氛围。可见“致谢”的重要,也可知“致谢”在平时我们的家庭中是多么匮乏。
叶老师解释,致谢的魔力在于它表达了:我们被看见,被接纳,被肯定,被需要。而孩子,正是在致谢与被致谢的同时,明白了什么叫感恩。
你让孩子感受到爱了吗?
作为家长,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母亲节在与孩子互相说出:”我爱你。”时亲子关系特别融洽。因为这样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当我们感到被爱,自然会心存感激,试图回报。那么,这个被你投诉了的冷漠自私的孩子,他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我们看到,严厉型的家长往往以批评训斥,打骂管教,要求严苛来表达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甚至在孩子表现优秀时也不敢夸孩子一下(担心孩子会骄傲)这种“含蓄”的表达是无法传递爱的讯息的,反而会引来孩子的仇恨,同时没有被爱滋养的孩子内心也非常匮乏,一方面无法付出爱,一方面又因为缺乏而贪婪的索取,所以显得冷漠自私。
溺爱型的家长往往以无原则、无底限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包办孩子日常中所有的事情来表达浓浓的爱。这类型的家长往往会为孩子过度自我奉献,常见妈妈们哭诉:“我平时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干,有好吃的都省下给他吃,要什么就买什么,可是……”其实被溺爱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照顾,或者理所应当享受特别的服侍。
想让孩子学会感恩,就要让他们先感受到爱。比如:父母言语上的表达,态度上的尊重与信任,行动上的陪伴与鼓励,全然的接纳与耐心的引导,这些都能让孩子直接感受到你的深情。
你让孩子看见了吗?
孩子:“妈妈,你怎么不吃鱼?”母亲:“妈妈不爱吃鱼,你吃吧。”这是我们小时候很常见的生活场景。我想问问这位日后要抱怨”什么好的都省给他吃“的妈妈,孩子看见你为他付出的吗?他知道你忍住舍不得吃的难受吗?
我有一位朋友,因为中考没有考好,眼看就要去一所名声不好的学校上学,她的母亲骑车连夜冒雨驮她去郊外的一所离家很远的学校面试,在泥泞的雨夜,车轮打滑,母女两人重重摔倒在地,妈妈疼得都站不起来,那一刻她发誓要努力学习,不要妈妈再为自己受苦,后来她果然在进入高中后发奋努力,学业优秀。
我们常常为孩子默默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吞下了太多的情绪,我们往往掩饰着我们付出的过程,却忘了,在孩子表现的”没有良心“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让他看见过?我的婆婆曾经跟我说过一件老公小时候的事,说有一次他过生日,请了很多同学来家里过,但那天她身体很不舒服,硬撑着为他们烧了一桌子菜,自己默默忍受的同时心里怨着孩子的不懂事。她能把这件陈年旧事记得那么深刻,说明她当时很痛苦也很矛盾,我问:”那他了解你当时的心情吗?”她哑然。可见,让孩子看见其实很重要,看见你的付出,看见生活的艰辛,了解你的真实感受,他才会有恩可感,那些隐忍的爱与付出,往往让人憋着一肚子委屈,对方还不知为何。
你让孩子参与了吗?
我们常以念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孩子珍惜粮食,往往没有效果,但如果让他去农村下地干活一天,帮忙插秧收稻,恐怕他就会触动不小。我家的孩子爱开水龙头玩水,我常给他念叨非洲的小朋友连喝的水都没有,希望他注意关水,但效果远不如水管被冻结的那几天,停水后给他的体会。孩子没有参与,又何来感觉。如同被追着喂饭的孩子不会感恩食物,被逼着学习的孩子不会感恩你为他创造的学习环境,溺爱型的家长往往为孩子做了太多孩子份内的事,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性,使他们没有责任感,同时也因为从不参与,没有体会而缺乏感恩之心。
现在,我会在做饭时,让孩子帮我削土豆皮,剥蚕豆。在晒衣服时让他夹一些小袜子小裤子,在吃饭后分工让他洗碗,开始他很新鲜,但后来也体会到做家务不但繁琐,还占用了他玩的时间。当他吃饭时把米饭扔掉,把水撒在地上,我会要求他处理干净,于是他也体会到“捣蛋”容易,处理起来却很麻烦。只有当孩子习惯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习惯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别人为他付出时,他才会真正感恩。
所以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感恩,不懂珍惜我们的付出时,也要想一想自己做错了什么?我们有花时间和心思培养他的感恩之心吗?我们在生活中有为孩子做出榜样吗?如果没有,请从“致谢”开始吧,让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都被看见,让浓浓恩情在家中流转。
祝大家母亲节快乐!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