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社交”即“社会交往”,它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情绪情感,以及反应模式。
那么对于“社交恐惧”,我们也不能一概认为它所指向的行为情感情绪,以及反应模式,表现出不适应的状况,而要明白它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层面对于这些群体中的关系存在着主观的不适应,回避,甚至出现生理上的反应,有时候表现出了恐惧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所以看起来一切如常的人,他的内心也可能有着对于社交的恐惧心理。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出现这种状态呢?
那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譬如原本内向的人,喜欢独处,可是又成长在对社会交往有相当程度的需要的环境,如果恰好他的养育者对其有着严格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也许就会在不断适应社会交往的训练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害怕和回避情绪;
-
另外,当一个人对于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对于他人的情感情绪有着自觉不自觉的捕捉,那么对于别人而言的交往中的情感,可能对他而言就显得过于强烈了,这样的也可能造成对于关系的害怕和回避;
-
还有一些人在社会交往的场合,曾经因为某些原因,经历了尴尬,恐惧,焦虑等等强烈的负性体验,如果这种感受强烈到超过其承受能力,又或者和早年的创伤体验联系了起来,那么也可能造成其对社交的恐惧。
以上这些都会使得我们在自己和别人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墙。它在挡住强烈情绪的同时,也挡住了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可能性。
当以上这些状况导致了这个人过度的退缩到个人的世界,回避群体生活,在社交场合感到了痛苦,出现了恐惧相关的生理反应,譬如脸红出汗,发抖,影响到了其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而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超过六个月,那么通常要考虑社交恐惧症的可能。
如果怀疑自己出现了社交恐惧症,由于有生理反应,并且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来说还是要去精神卫生中心或者**的精神科进行诊断,根据医生诊断来进行治疗。
在医生诊断和建议的情况下,配合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心理调适,寻找到成因,并从心理上进行改善。
那如果仅仅只是感觉到在社交场合紧张,或者是在当下一段重要关系,重要的工作,学习中,对于自己的关系能力有着担心,那么也可以考虑进行一段时间的**的心理咨询,来改善这种畏惧心理。
由于社会交往中,适当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维持与他人的连接,而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则会使得我们遭受挫败,甚至过度退缩到自己的世界,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造成较大的损害,当我们察觉到有这样的情绪和反应时,及时寻求**的帮助,会是一个更成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