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华大职校网课平台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普陀科协-公益心理讲座四】车界龙老师:解码思考模式,升级沟通技巧!超实用!

来源: | 作者:hdpsy | 发布时间: 2025-10-21 | 11 次浏览 | 分享到:


你的心声我来听

你的烦恼我来解




当我们抱怨 “爱人不懂我”“孩子不听话”“沟通总无效” 时,问题或许不在 “人”,而在没找对 “沟通频道”。


2025 年 10 月 12 日 14:00,上海市普陀区科协主办区心理咨询师协会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承办的 “超大城市居民心理学科学知识推广及心理学素养提升服务项目” 系列公益讲座第四场,在线下温情开讲。


本次特邀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专家、知名心理咨询师 车界龙老师,以《解锁思考模式,升级沟通技巧》为主题,用 “认知理论 + 实战案例 + 可操作技巧”,带现场观众揭开沟通背后的 “感官密码”,让 “听懂” 与 “被懂” 不再困难。


01

车界龙:专业拆解 “沟通难题”




车界龙老师深耕 沟通心理学 与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领域多年,擅长将复杂的心理理论转化为 “一看就懂、一用就会” 的实用方法。


讲座前,他特意针对超大城市居民的沟通痛点 ,“职场协作分歧、亲密关系冷战、亲子代际矛盾 ” 调整内容案例,从 “为什么沟通总失效” 到 “如何精准匹配对方感官模式”,每一个知识点都紧扣生活场景。


“很多人把沟通当成‘说话技巧’,其实它是‘读懂人的艺术’。” 车老师开场一句话戳中核心。他结合 20 余年咨询经验,用 “夫妻因‘你该懂我’吵架” “父母用老经验教育孩子被抗拒” 等真实案例,让在场观众频频点头:“这说的就是我家的事!


02

6 大沟通真相,解决 80% 关系矛盾


车界龙老师从 “沟通的底层逻辑” 切入,结合 “感官系统理论” 与 “NLP 实战技巧”,拆解了普通人最容易踩的沟通误区,更给出了可直接落地的方法:


1

沟通的本质!

不是 “我说清”,而是 “他听懂”


“为什么你掏心掏肺说半天,对方却毫无反应?” 车老师抛出问题。

用 “认知区间理论” 解答:每个人的价值观、经验、认知都不同,你认为的 “常识”,对别人可能是 “盲区”。

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我不说你也该知道” 的思维,正是矛盾的根源。

恋爱时,双方高度关注,能捕捉细微情绪;婚姻中,重心转移后,若不主动沟通,“关注断层” 就会变成 “理解鸿沟”。

关键技巧!沟通效果不看 “你说了什么”,而看 “对方反馈了什么”。比如跟伴侣说 “今天很累”,不要等对方 “猜”,可以补一句 “想你陪我坐会儿,不用说话”,直接给出 “需求信号”。


2

感官差异!

为什么 “对牛弹琴”?因为没找对 “频道”


“有人喜欢‘看画面’,有人习惯‘听细节’,有人在意‘靠感觉’—— 这就是感官类型的差异。” 车老师详解了三种核心感官类型的特征,让在场观众瞬间 “对号入座”: 


• 视觉型说话快、爱抓重点,喜欢 “你看”“想象一下” 等词汇,对图表、色彩敏感;

• 听觉型:注重逻辑、爱重复细节,常用 “你听”“我跟你说”,对声音节奏、用词准确要求高;

• 感觉型:语速慢、重感受,爱问 “你觉得怎么样”,在意安全感、被关怀的体验。


他举了个经典案例:妈妈能听懂幼儿 “模糊的表达”,不是 “天生懂”,而是全神贯注匹配孩子的感官模式;反之,“对牛弹琴” 的问题,就在于 “用视觉语言跟听觉型的人沟通”,频道完全错位。



3

看穿感官类型!

看眼球转动,3 秒读懂对方


“不用问,看眼睛就知道对方是哪种感官类型!” 车老师现场演示了 “眼球转动观察法”,实用又神奇:


• 右利手者:

1.左上(视回):回忆图像资料,如询问"外滩哪个场景记忆犹新"时眼球会朝此⽅向 

2.右上(视创):创造未来图像,如思考"今年有什么⽬标"时眼球会朝此⽅向 

3.左下(听⾃):内⼼对话/⾃⾔⾃语,如被问"你觉得我好看吗"时会出现短暂此⽅向 

4.右下(感):触觉/情感体验,如描述"脚踩地毯的感觉"时会转向此⽅向


• 左利手者:

1.视觉区域仍在上⽅,但左右⽅向相反

2.创造功能在左侧,回忆功能在右侧

3.听觉和感觉区域的下⽅分布保持不变


•观察技巧:

1.第⼀个转动⽅向显示最惯⽤的内感官

2.最后⼀个⽅向显示信息存储的内感官


“第一个眼球转动方向最关键!” 车老师现场邀请观众互动,有人被问 “最喜欢的歌旋律” 时,眼球自动左右移动 —— 正是听觉型的典型反应,引得全场惊叹 “太准了”。


4

 对不同感官的人,要用不同沟通方式


知道了对方的感官类型,怎么沟通才高效?车老师给出了 “精准匹配方案”:


• 对视觉型:说话快、抓重点,配合手势和图表,比如激励孩子时,描述 “大学校园里你坐在湖边看书” 的画面,比说 “要努力考大学” 更有效;


• 对听觉型:耐心听、多回应 “嗯嗯”“我明白”,说话抑扬顿挫有逻辑,比如跟听觉型伴侣分享事,按 “第一、第二、第三” 的顺序说,他更容易听进去;


• 对感觉型:语速慢、多问感受,让他 “触摸体验”,比如推销衣服时,说 “这面料贴身穿很软”,并让他亲手摸,比只说 “质量好” 更打动他。


5

亲子沟通!

别用 “20 年前的经验” 教现在的孩子


“父母常说‘我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但现在的社会环境早变了!” 

车老师点出亲子沟通的核心问题:把 “经验灌输” 当沟通,本质是单向命令。比如父母逼孩子 “考公务员才稳定”,却没问孩子 “你喜欢什么”,结果只会让孩子抗拒、逃避。

解决方法!先 “听” 再 “说”—— 用听觉型的耐心听孩子讲 “游戏怎么玩”“同学趣事”,再用视觉型的方式跟他聊未来,最后用感觉型的关怀说 “不管你选什么,爸妈都支持你”,让孩子感受到 “被理解” 而非 “被控制”。


6

NLP 简快疗法!

处理沟通创伤,不用 “翻旧账”


讲座最后,车老师简要介绍了 NLP 简快疗法在沟通中的应用。

面对因沟通不当留下的心理创伤(如被伴侣指责后不敢说话、被父母否定后自卑),无需反复回忆 “受伤细节”,而是从 “当下状态” 入手,通过 “感官平衡训练” 重建自信。

比如,视觉型的人多做 “细节观察练习”,感觉型的人多做 “身体触觉觉察”,逐步找回沟通的勇气。


03

现场答疑:解决 “急难愁盼”


互动环节,观众的提问句句 “扎心”,车老师的解答却让人豁然开朗!


有妈妈问:“我是视觉型,说话快,孩子是感觉型,总说‘你别催我’,怎么办?”

车老师笑着说:“你试着把语速放慢一半,跟孩子说话时加一句‘你觉得这样安排怎么样’—— 先匹配他的感官节奏,再谈事情,他就不会觉得你在催了。”


有职场人问:“跟听觉型的领导汇报工作,总被说‘没逻辑’,怎么改?”

“下次汇报前,先列‘1、2、3’的提纲,开口先说‘今天汇报三点内容’,中间多问‘您听着有没有需要补充的’,领导会觉得你很专业。” 


车老师的建议具体又实用!


04

后续福利:把 “技巧” 变成 “能力”


“沟通不是学一次就会的,需要练习和调整。” 


讲座结尾,车老师邀请观众加入华大心理读书会 —— 在这里,老师会带大家逐页拆解沟通心理学书籍,从 “感官理论” 到 “实战案例”,把每个知识点练透,让 “懂人、会说” 变成本能


如果你也有 “沟通难” 的困扰,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帮助。


主办单位:

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普陀区心理咨询师协会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线下地址:

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 3553 号伸大厦 22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