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闾婧
朋友的孩子临近中考,孩子的成绩一向名列前茅,正常发挥就是进哪家重点高中的区别。可是朋友很焦虑,总觉得孩子不够努力,回家以后不写作业也不看书(因为在学校做完了)母女两个经常上演手机抢夺大战,最后闹的不欢而散,孩子叫嚷着不去上学了,这下妈妈更急了,她觉得女儿如果课后再努力一些就能考得更好了,可女儿觉得没必要那么拼,她只想回家做点喜欢的事。朋友为此还做了心理咨询,想要改变女儿“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我心里默默为她女儿叫屈,她可能还不明白,这并非是孩子的态度问题,很可能她们根本不是同一个类型的人。
像这样亲子的冲突很常见,用《正面管教》中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凯弗提出“生活态度取向”理论就很好解释了。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心理测试:
▼
快递员按下你家门铃,送来四个包裹。
如果你必须先退回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
接着如果你必须再退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
(请凭心中升起的第一感觉快速决定,越快越准哦!)
▼
选好以后,看下图对号入座吧。
选择的第一个是你在紧张有压力时所表现的类型(基本态度生活取向)
选择的第二个是你在轻松无压力时表现的类型(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一个人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累积着大量潜意识的决定,这些决定共同形成了你的生活态度取向。它代表着你在生活中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式。
一般孩子在六岁时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态度取向,就像开头我提到的那位朋友,她很可能是“狮子型”的妈妈,常常不能忍受无意义和不重要,对女儿的期望也是水涨船高。而女儿虽然成绩优秀但似乎并无“野心”只想有更多的时间放松和休息,她很可能是“海龟型”的孩子,享受着学习以外更多的乐趣。
6岁之前,父母的态度取向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塑造孩子的态度取向。亲子之间的不同类型,常会造成冲突与误解。父母如果能够了解自己与孩子本质上的差异,便会减少纠正的想法,扬长避短,求同存异,使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无干扰的发挥自己。
每一种类型都有甜蜜与负担
在做上述小测试时常有朋友问我:“我四个包裹都不想要怎么办?”的确大家都不喜欢这些字眼,但每个人对这四款关键字的敏感程度依然不同。
比如大家都希望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控制,也都不喜欢批评和羞辱,但老鹰型的人会更难忍受批评与羞辱,他们相信避免这个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控制。这里所说的控制其实并非是控制别人,而是他们想要控制自己与局面来获得安全感。但他们的孩子很容易理解为对他们的控制。老鹰型的父母能教给孩子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建议果断,遵守规则等技巧,但容易使孩子变得叛逆或讨好。
狮子型的父母会不惜一切避免自己显得不重要和无意义,其实他们并非想要比别人优秀,他们只是有一种错误信念,认为如果自己不是出类拔萃,自己就不够好,这往往会导致孩子感到自己无能。狮子型的父母的优势在于为孩子树立成功的榜样,激励孩子力争优秀但容易让孩子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灰心丧气。
海龟型的父母会将避免压力和痛苦作为最在意的事情。他们能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感到轻松,但也因为逃避冲突,难以拒绝孩子,使孩子变得骄纵,只图安逸,不思进取。
变色龙型的父母习惯以取悦来获得安全感,他们能教孩子善良体贴,谦让,保护弱者,但因为为孩子牺牲得太多,内心常有积怨,可能会令孩子感到愤怒和沮丧。
有趣的是,每一种类型所促成的行为往往与初衷相反。
取悦孩子的变色龙型父母可能讨不到好,因为他们给的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想要安逸的海龟型父母因为总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反而会遇到更多压力,而他们对孩子的娇纵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多麻烦。
习惯控制的老鹰型父母往往会在孩子反叛时遭致批评与羞辱。
力争优秀的狮子型父母可能得到最无意义的结果,因为孩子的无能感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他们也可能追随父母的脚步把一生都虚耗在证明自己上。
如果你的蜜糖是他的砒霜
了解了这四种不同类型的生活态度取向,你就知道,为什么你最在意的不一定是孩子最看重的。而当你心急火燎,他漫不经心的时候,你的情绪不再无处安放,你的选择开始留有余地。你会真正理解,为什么你的蜜糖却是他的砒霜。
既然没有完美的类型,那么这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如何取长补短?
老鹰型的父母明白了自己对过度控制的需要后,就可以练习放手的技巧,学习启发式提问,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家庭决策中。
变色龙型的父母可以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要更多的觉察和照顾自己的需要,学习“和善而坚定”的技巧将非常有效。
狮子型的父母如果能抛开对孩子凡事都要争取“做对做好”的高要求,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发现什么对孩子更重要,并直接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样会让孩子更优秀。
海龟型的父母需要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制定限制、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且一起解决问题,这样能提高孩子的进取心和做事的动力。
父母之间往往取向不同
我们还常常看见父母之间因为育儿态度不一致产生冲突。曾有新闻报道称:因为孩子写作文的辅导问题,意见不一致的父母竟大打出手,闹到要报警。这很可能是双方各自的生活态度取向不同造成的。
例如爸爸因为是安逸的海龟型,对孩子太随和,缺少原则与底限。而妈妈是力争优秀的狮子型,对孩子太严厉,缺少灵活与变通。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冲突点也是他们当初互相吸引的关键点。所以孩子的父母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取向。如果他们不再互相批评,而是注重发挥各自取向中的优势,改善不足之处,他们便会有所成长,越来越幸福。
在家庭中,无论夫妻双方还是亲子之间,也许爱就是,当我知道,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砒霜时,我依然接纳你,认可你,欣赏你,允许彼此啜饮各自的蜜糖,互相滋养,互相鼓励,让我们的优势在人生之路上灼灼其华,各生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