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问题:
我有一个男朋友,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属于回避型任何,喜欢压抑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你问他任何事情,他就会说“随你,你决定,你看着办,都听你的,优先考虑你的感受……”实际上这并没有觉得他有多尊重我,而是让我无法跟他交流,觉得跟他距离越来越远。其实他明明是有情绪的,但就是不表达出来,也不会主动找你。他妈妈是一个软弱性格的人,他爸爸是一个回避型的人。他就变得越回避越软弱,越软弱越回避,恶性循环。他是一个智商比较高的人,也了解很多心理学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对于他仅仅是理论,他不会用来治愈自己,只会用来评判别人,即使他知道自己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来不在行动上有所改善,甚至这已经让他自己非常焦虑了。表现得对生活有点得过且过,特别害怕冲突,害怕矛盾,吵架的时候直接变成一颗石头。我想知道从**的角度上,知道他性格的成因是什么,他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怎样去改善?当然,我知道,我所看到的他只能是从我的视角中所看到的他,跟真实的他,和他自己心中的他是有差距,甚至有矛盾的。但这也是人无法避免的局限,你所看到的就是你内心的的世界。解决这种局限的唯一办法就是交流,偏偏又遇到一个不交流的人。肯定我也有缺点和问题哈,说出来就太复杂了。所以声明:我并不是带着怨怼来吐槽,也不是来博取同情,更不是来分个对错。我认为对错,好与差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善关系本身。值不值得,要么忍受要么放弃,首先你要改变自己,不要妄图改变他人这些话更没有意义。亲密关系中,我觉得不是相互改变,是相互影响。改变是被动的,影响是积极的舒服的自愿的认可的。所以我选择向你们寻求**的建议,我想求知,想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人性,减少自己的无知,强大自己,增加自己的心理弹性,让自己和爱的人都过得更好。我也觉得这是人生重要的意义所在,我的能量越大,我能给予的就越多,我就越幸福。说起来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心理学,为了过得幸福和有意义,并不是为了赚钱和标榜自己,多一个标签多一个证书,奈何我们的教育中并没有这一门。所以心理问题已经是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的通病。我也是病人,我希望我能接纳自己的软弱,清楚自己的病根,看到自己的能力并有所成长。我也希望自己能帮助他做到这些,即便他以后不跟我在一起,也希望我们都有爱的能力。毕竟这是幸福的基础。真心希望能够得到回复和帮助!

 

 

咨询师马静嵘回答:
 
你好,看完通篇,赶紧回到第一句,还好,我有一个男朋友,还不是老公。这样空间就更大了,不是吗?而且虽然不是老公,但交往颇深,胜似老公,能有这样的一段关系,你还是很有勇气,很勇敢的女孩子,大胆体验,关系其实就是要去体验,沟通,磨合,在关系中看到我们自己,不断成长。

人无完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去修炼,这可能也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没有什么就要去找寻什么,完善我们的人生,得到完美的认可。

你对男朋友的认识很深,这种回避依恋型的模式在生活中很多,也是我所看到的大部分男人的交往模式,他们更加理性的学会去如何保护自己,避免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而且这种矛盾其实不是理性可以去解决的,可能就是一个情绪的安抚或者共情,但对于男人这种思维太难了。他们会认为女方是无理取闹,其实女人更会敏感和本能的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给情绪找一个出口去释放,希望在亲密关系中自由自在,避免孤独、避免焦虑的心无处安放,希望伴侣互相给予支持,但为什么会那么难呢?

你的关系促使你不断的去思索,自省,你的想法我很认同。心理学是一个普及大众的生活常识,不是一个**,希望更多的人在问题上可以用心理学或者人格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成长永远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总结出经验,然后认识自己,然后成长。同样,你和男朋友的关系正在成长,不是最终结果,多给你们更多的生活体验,让男朋友能够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需要去尝试不同的行为模式,而且这种行为模式给他带来了安全感和进步,他就会去改变,这个时间可能很长,需要耐心和支持。

那么我们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呢?

听起来你在关系中的需求是很明确。要求也很高,在结婚前能及时发现这一点真的也很幸运,至少心理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毕竟很多事情都无法甚至不可能去完美。你内心需要得到爱和认可,导致会比较焦虑,没有信心。这就是自我内心的修炼,让内心丰盈而平静。先学会自己去爱自己,自己是有能力有资格去享受爱自己这件事情,让自己快乐幸福,活的绽放。可以多和自己的内心做连接,安慰和拥抱我们自己的内在小孩子,给她力量。比如一些呼吸法,瑜伽,和好友逛街交流,适当用各种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让爱流动起来,对方感觉到你的爱,一定会回报给你爱的表达,相信自己。

以上也是我学心理学后的小小体验,和你分享,我们都在路上,时间永远向前,共同学习,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