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问题:
老师,你好,我已经24岁,毕业有一年多,一直在家工作,期间有半年找不到工作,一直待在家里,恐惧面试,恐惧看到人,很少跟人交流,我换过三份工作,这三份都是靠家里关系找的,自己没找过工作,现在的这份工作也是混饭吃,一天闲到晚,很痛苦,做什么都很恐惧,曾经有童年阴影,被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当众骂蠢蛋,指着额头骂我,然后一夜之间数学考了第一名,被逼出来的,但是后来成绩还是不好,也不敢告诉父母,因为我一直觉得是我的错,是我笨,当时我恨不得去跳楼,我一直忘不了,导致我很恐惧跟人说话,也不敢看人眼睛,家人也说我没用,也有亲戚说我啃老,连工作都是家人找的,我很痛苦,我也想出去,但我很恐惧,很害怕接触人,怎么办?
咨询师 钱晨 回复:
你好!感谢你的信任,你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把积压在心中很久的烦扰告诉我们,这就是寻求改变的最好行动,无论你的问题是多么的困难,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又如何达成我们的目标。你24岁的年纪,进入了成年早期,从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看,此期是个体努力寻找一个稳定满意客体关系的过程,只有建立满意的客体关系,个体才能形成健康的自恋,进而形成稳定牢固的自我意像和自信心,从而把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融为一体……
或许你的困境和痛苦正是来自自我的冲突,你清晰的知道现在的你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可是你做不到你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我已经24岁,毕业有一年多,一直在家工作,期间有半年找不到工作,一直待在家里,恐惧面试,恐惧看到人,很少跟人交流,我换过三份工作,这三份都是靠家里关系找的,自己没找过工作,现在的这份工作也是混饭吃,一天闲到晚,很痛苦,做什么都很恐惧”,你毕业一年多了,是告诉我们你已经顺利完成了学业,找工作遇到的挫折是很多人的必经之路,换过三份工作也是初入职场的青年人的正常的经历,在求职的过程更加了解自我的需求和能力,有家人的帮助是件非常幸运的事,现在你是工作状态,但这份工作并没有给你带来价值感,你深知自己与人交往的恐惧问题和短处。
不知你的这份“混饭吃,一天闲到晚”的工作是具体做点什么?在某一阶段这份工作是否还是让你感到了安定,也许生活中的改变总是在默默地发生着,现在的你和当初刚刚找到这份工作的你有了怎样的不同,你说的痛苦和恐惧还和原来的一样吗?
“曾经有童年阴影,被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当众骂蠢蛋,指着额头骂我,然后一夜之间数学考了第一名,被逼出来的,但是后来成绩还是不好,也不敢告诉父母,因为我一直觉得是我的错,是我笨,当时我恨不得去跳楼,我一直忘不了,导致我很恐惧跟人说话,也不敢看人眼睛”,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过深度的思考和总结,你认为“童年的阴影”是导致你恐惧与人交往,不敢看人眼睛的原因吗?可是你说的“事件”是发生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被老师当众羞辱的感受还历历在目,当时恨不得跳楼的情绪依然不能平复,这的确是你的创伤事件,没有告诉父母,没有获得安慰,一个人苦苦支撑,真是不容易,但每个受过创伤的人在各自的人生中都有不断复原的能力,因为我们越来越坚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之后的若干年里,你完成了学业,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许存在与人交往的一些问题,但你能在学校中与其他人一样的学习和生活,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也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做一份工作,你对自己也是有要求的人,明白自己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你的“恐惧”症状是在什么时候影响了你的生活,阻碍了你的发展,它是否严重到你只能躲在家里,你具体恐惧的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更加严重,有没有例外,比如说,在某些情境下并没有恐惧,那是怎么样的情境;“家人也说我没用,也有亲戚说我啃老,连工作都是家人找的,我很痛苦,我也想出去,但我很恐惧,很害怕接触人”,你和父母、家人的关系如何,你的恐惧和痛苦是否和他们诉说,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你的哪些特质最令自己骄傲,除了你的恐惧还有什么是你需要处理的问题,你在乎他人对你的评价吗,他们是如何评价你的,你认可他们说的吗……
以上是对你来信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解构,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不同的解读,也许你的来信是只想要一个答案、一个办法,但是我们真的无法可以给到你,原因是我看到了你的痛苦,也读到了你的恐惧,对于这样的现状你也有了自己的解释,然而这些都是不够的,不是给你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比如“社交恐惧症”,或是其他的一些名称,在这样的现状中你做过了怎样的努力和具体的行动,你的无能为力具体是怎样表现的,你具体的恐惧对象是什么,当你接触到了具体的人或其他,是否表现在恐惧程度与危险不相称,发作时会有心率加快、面红耳赤、颤抖、出汗等植物神经症状。常常出现回避行为,逃避与人接触,虽然知道是不合理的、没有必要的,但是无法控制。当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的时候,就会产生自责情绪,觉得自己没出息,只是独自忍受痛苦,从而有些患者出现继发性抑郁情绪,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是你的状况一定要到精神卫生中心做**的评估和诊断,在遵医嘱的情况下,可以预约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也许是你说的“童年阴影”,但一定是有更多的可能来找到问题的答案,过去也许可以决定我们的现在,但请你相信,我们的现在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加油吧!
作者简介:
钱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 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 上海市妇联特聘婚恋志愿服务导师“新闻晨报”心理栏目撰稿人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收费400元/小时 致力于婚姻情感、两性关系、亲子关系、个人成长、职场困惑、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咨询与探索。心理咨询师愿意用**来陪伴你一起驱散心中的乌云,找回自己的力量,迎接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