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伴你走向幸福的明天!
切换旧版
About Us
华大职校网课平台
早9:00-晚9:00 全年无休
用爱心点燃爱心,为心灵播种希望

【普陀科协-公益心理讲座】探索身心链接,解锁健康新认知!

来源: | 作者:hdpsy | 发布时间: 2025-09-10 | 20 次浏览 | 分享到:




01

9 月 6 日下午 14:00-16:00,由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普陀区心理咨询师协会与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联合承办的 “心理学科学知识推广及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提升” 系列公益讲座第二场,在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多媒体大教室温情开讲。


02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的楼明明老师,以 “身心健康的自我探索” 为主题,带现场居民走进心与身的联结世界,破解疾病恐惧密码,习得实用健康技巧,现场参与度高涨,收获好评满满。

01

读懂身心信号:

心身病与身心病的 “小秘密”


Hot


    “你知道吗?20 世纪 50 年代后,人类的疾病谱早就变了 —— 以前怕传染病、营养不良,现在更多人受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困扰。” 讲座开篇,楼明明老师用一组数据戳中大家的健康焦虑:国家癌症中心 2023 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 406 万,每年癌症死亡约 241 万。但焦虑之外,老师更带来一个关键认知:很多疾病,其实是 “心” 与 “身” 在 “对话”。


楼老师清晰拆解了容易混淆的 “心身病” 与 “身心病”:

心身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比如高血压、胃溃疡,有实实在在的器官病变,根源却可能藏在长期压力里;

身心病:则是身体有明显不适(比如莫名疼痛、疲劳),但医学检查查不出明确病因,其实是心理冲突通过身体 “说话”。


    “就像‘’字的甲骨文,画的是‘人卧床出汗’,这种具象化的联想,悄悄放大了我们对‘病’的恐惧。” 楼老师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视力表设计成 “上小下大”,扭转被测者 “越往下越看不清” 的预期,结果大家的视力表现竟大幅提升 —— 这和 “安慰剂效应” 一样,证明心与身之间,藏着隐秘又强大的联结。


    老师还提到翻译家许渊冲的故事:2007 年患直肠癌后,他仍以达观心态深耕翻译,享年 100 岁,用 “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的人生态度,诠释了 “心的力量能影响身的状态”。



02

压力自测与放松指南:

把健康主动权握在手里


Hot


    “生活里的大事小事,其实都在给我们‘施压’—— 丧偶、离婚是压力,结婚、退休也是压力。” 楼明明老师带来了心理学界经典的《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帮大家量化压力:丧偶对应 100 分,离婚 73 分,结婚 50 分,退休 45 分…… 更给出关键提醒:

分值<150 分:来年健康大概率安稳;

150-300 分:来年生病概率约 50%;

>300 分:来年生病概率高达 70%。


    “怎么知道自己压力过载了?” 老师教大家识别 “交感过载” 信号:肌肉僵硬(尤其胸口、脖子)、静息心率超 70 次 / 分钟、疲劳却睡不着、嗜甜或依赖咖啡因…… 针对这些问题,她现场传授了多个 “随手能用” 的放松技巧:

1. 4-7-8 呼吸法:吸气数 1-2-3-4,吐气数 5-6-7-8-9,搭配 “我很温暖”“我很平静” 的积极意念,快速平复情绪;

2. 脊柱归中站立:找到 “头顶 - 脊柱 - 尾骨 - 脚后跟” 的一条线,自然调整体态,缓解肌肉僵硬(老师调侃:“身体僵化常对应思维僵化,调体态也是调心态”);

3. 眼球训练 + 穴位轻敲:通过视动眼反射训练校准身体重心,再轻敲人中穴(稳定心神)、百汇穴(安神定志),同时对自己说 “即使我感到害怕,我依然完全接纳自己”,激活自我关怀;

4. 自悯三步法:对自己友善(不苛责失误)、理解 “痛苦是人类共有的”、客观看待情绪(不放大负性感受),帮心灵 “松绑”。


    现场观众跟着老师实操呼吸法,不少人反馈 “刚进来时胸口发紧,现在感觉气顺多了”,还有人主动分享自己的压力分值,老师当场给出 “每天 10 分钟脊柱归中练习” 的个性化建议。


03

更新健康观念:

从 “治病” 到 “防未病”


Hot


    “健康不是‘没病’,而是‘体格、精神、社会的完全健康’—— 这是 1946 年 WHO 就提出的‘三维健康’概念。” 楼明明老师带来了医学社会学家阿隆・安东诺维斯基的 “疾病 - 健康统一体” 理论:健康和疾病不是 “非黑即白”,而是一条连续的线,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处于这条线上的某个点(如图 1-1 疾病 — 健康统一体,转摘自 Edward P. Sarafino 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


这意味着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师详细解读了 “三级预防” 原则:

初级预防:培养健康习惯(比如规律运动、情绪管理),从源头防疾病发生;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比如定期体检),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三级预防:患病后控制症状、防复发(比如术后康复训练),减少疾病残留影响。


    “就像乒乓球运动员朱雨玲,2021 年患甲状腺癌后,从‘握不住球拍’到 2025 年美国大满贯夺冠,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健康状态是可以调整的,关键是找到身心平衡的方法。” 楼老师的话,让现场观众对 “健康” 有了新的期待。


04

后续讲座预告:

更多心理干货等你来


Hot


    本场讲座是系列公益活动的第二站,从 “心身链接” 到 “压力管理”,从 “观念更新” 到 “技巧实操”,让居民们带着 “可落地” 的健康方法满载而归。据悉,后续还有 3 场主题讲座将陆续开展,聚焦大家关心的人际与亲子话题:

9 月 14 日 14:00-16:00:《人我之间的心灵结构》;

10 月 12 日 14:00-16:00:《解码思考模式,升级沟通技巧》;

10 月 26 日 14:00-16:00:《打破误区,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关注【华大百忧解】公众号,获取更多讲座与课程信息;

如需一对一咨询,可拨打:021-62869991;


下一场干货讲座正在筹备中,

期待与你再次相遇,

共赴 “身心和谐” 之路!

 

主办单位: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普陀区心理咨询师协会、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